“新常態”下透視行業新格局――2014年上半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
“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共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近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重大戰略判斷,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新變化。那么用“新常態”的視角看今年上半年石化行業“經濟中考”成績單,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現呢?連日來,中國化工報記者就此話題進行了采訪。
“三駕馬車”的變化
翻開由中國石化聯合會發布的《2014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以下簡稱《上半年分析報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段話:“上半年,東部地區利潤增速加快,中部地區效益呈現企穩回升跡象,西部地區利潤下降,東西效益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上半年西部地區投資2203.2億元,3年來首現下降,降幅為3.5%,占比23.2%。東部地區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中、西部增速減緩。”
在記者的印象中,隨著近幾年西部大開發的逐漸推進,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眼光投向了資源豐富、人力相對便宜的西部,那么為何上半年西部地區石化行業的投資出現了3年來的首次下降?
中國石化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祝那么,投資者將目光轉移到了哪些領域呢?《上半年分析報告》指出,三大領域中,化學工業和煉油業的投資明顯減緩,增幅分別僅為10.4%和11.4%,同比回落3個和9.3個百分點;而油氣開采業則保持較快增長,增幅達18.5%。
祝盡管前幾年投資者看中了中西部的資源,建設了很多甲醇生產線,導致當前甲醇行業的開工率僅為62%左右,在中國石化聯合會統計的石化產品中是最低的,但記者發現,上半年我國仍然進口了167萬噸甲醇。
祝在大宗化工產品消費方面,由于市場需求增長放緩,產銷矛盾突出也困擾著成品油、化肥、尿素等產品,使得一些大宗產品價格持續走低。上半年,燒堿均價跌幅超過17%,電石跌幅達到9.2%,尿素跌幅更是超過25%。中國石化聯合會預測,下半年化肥市場頹勢難以根本性改變,但煤炭等原材料價格開始回升,下半年市場需求也將會有所回暖,在成本和需求的支撐之下,化肥價格將出現回升走勢,市場形勢整體上要好于上半年。
“新常態”下的新措施
面對石化行業上半年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特征,中國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形象地說:“分析行業經濟面臨的新形勢,最重要的是正確認識行業發展的‘新常態’,主動適應行業發展‘新常態’。有人說‘新常態’是一個過程,也有人說是一種狀態,我認為‘新常態’是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它不是短期的經濟效應,也不是‘咬咬牙,挺一挺’就過得去的問題。”
李勇武指出,“新常態”對于石油和化工行業來說,至少蘊含著以下幾個政策寓意:
第一,行業經濟增速告別兩位數的高歌猛進,回落至一位數的合理區間,中速增長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常態。
第二,宏觀經濟政策弱化經濟刺激,增速在合理區間不采取刺激措施,將成為宏觀調控的新常態。
第三,行業經濟增長的動力由投資拉動轉換為創新驅動,創新驅動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第四,行業經濟結構在推動新型高端制造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服務業,制造業和服務業協調發展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同時,李勇武也為石化行業如何面對當前形勢開出了方子。他說,“新常態”既為我們提出了新課題、新目標、新要求,也給我們提供了發展的新空間、新機遇,是大有可為的。只要我們充分認識“新常態”下的新要求和新機遇,全行業就能率先走出一條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第一,適應“新常態”,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當前的“中位趨穩”意味著我們行業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這個“中速回歸”將長期保持。“新常態”為我們提供了重新認識規律、重新審視自我、腳踏實地探索科學發展的機遇。
第二,適應“新常態”要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石化行業與整個國民經濟一樣,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發展階段,國內外、行業內外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增加了經濟運行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這是一個“套餐”,要選擇轉型升級,就必須面對過程的痛苦,付出相應的代價。我們要正視面臨的矛盾,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負面影響。
第三,適應“新常態”,要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石化行業正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結構調整的本質就是行業有進有退,企業有生有死,必須加快形成轉型升級的倒逼機制,主動深化改革,加快技術改造,提高創新能力。
“轉”出來的利潤
雖然記者在中國石化聯合會發布的《上半年分析報告》中看到,今年上半年,石化行業效益增速普遍下滑,但記者也發現一些企業依然逆勢而上,產銷兩旺、效益良好,那么他們在適應“新常態”的形勢中有什么秘訣呢?
河南昊華駿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旭告訴記者,公司依托煤氣化平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品結構,拉長產業鏈,目前已經形成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發泡樹脂、三聚氰胺尾氣聯產純堿氯化銨;合成氨―硝酸―硝基復合肥;甲醇、CO―醋酸―乙酸和醋酸乙酯;甲醇―有機胺等較為完善的四條產業鏈,循環經濟初具規模。
而記者也發現,在當前尿素、甲醇、醋酸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價格走低、利潤下滑的情況下,昊華駿化正是利用延長產業鏈的機會,轉向高附加值、高利潤產業。如他們看中了三聚氰胺發泡樹脂的阻燃保溫特性在建筑節能保溫材料、航空和航天及高檔車輛的座椅方面有巨大市場潛力,并且海外市場需求量大,已經成功研發出三聚氰胺發泡樹脂產品,正在進行工業化探索。
網格化編碼管理體系建設,也是昊華駿化提升產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手段。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其核心是將生產經營的各個節點以利潤、成本和費用為中心,利用電子信息化手段,進行網格化編碼,由點及面,形成業務戰略、管理報告、預算、業績評價、業績審計、經理人考核等內容的管理體系建設。同時,結合外部市場交易方式形成四級內部市場化承包體系,建立新的利益分配機制,并對原材料和備品備件采購、生產過程、產品銷售、技改項目建設等環節,建立追責索賠機制,形成責任倒退、零浪費的生產經營高效良性循環。
同樣,山東華魯恒升集團有限公司也是靠“轉”實現了利潤。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尿素市場價格跌幅超過25%,很多企業都在虧損中,尤其是氣頭尿素企業,虧損面更大。但記者發現華魯恒升卻能把尿素成本控制在低于每噸市場價200元,使得他們在同類企業業績普遍下滑的情況下仍保持了較高的盈利水平。企業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85億元,利潤總額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和7%,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和利潤更是同比分別增長29%和99%。
華魯恒升黨委書記董巖告訴記者,自2002年上市以來,華魯恒升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銀行信貸、自籌資金等多元融資渠道,累計投資121億元實施了25個項目,壯大了企業規模,調整了產品結構,延伸了產業鏈條,打造了氮肥、碳一、羰基合成三大產業平臺,逐步從生產氮肥為主的傳統煤化工企業轉型為四大產業板塊協同聯產的新型煤化工企業,特別是以潔凈煤氣化為龍頭的產品多元、柔性聯產,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競爭力。
不僅如此,華魯恒升還可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產品間、系統間、園區間的聯產聯動,原料綜合利用率高、協同效應強,綜合效益明顯。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