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軍隊就是一個“軍事重地,閑人免進”的神秘區域,然而這個區域一直在媒體上展示的都是海陸空的聯合演習,似乎先進的信息通訊與百發百中的槍炮、導彈系統融合了不為人知的精尖科技。然而曝出的衡陽市某軍械倉庫的一起爆炸事故,又讓我們看到了什么?一座軍械倉庫,如此危重的境地--官兵稱為天天坐在“火山口”上的作業,為什么在立體化倉儲、自動化運輸發達的今天,一般的物流配送倉儲都實現了全自動化系統作業,而擔負著我國重要的國防安全的軍械倉庫還處于用人的認真負責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堅守在“火山口”上,還頻繁進出于裝滿彈藥的倉庫作業?即使是軍方,在隨著國內經濟、科技的市場化發展下,管理思路與裝備思想也該轉換一下了,這不是依靠前仆后繼的人力與謹小慎微的工作態度就可以輕松應對日益繁多的軍品種類和更加危險的管理,機器人應用在危險境地替代人力進行實地操作,自動導引車(AGV)、堆垛機、輸送機、穿梭車(RGV)等現代設備以及立體化全自動化倉儲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危險的軍械處于井然有序的運作中,加之全自動化安全管理報警與防范功能的配置,那火光沖天的爆炸事件是不是可以就此避免了99%呢?新型的自動化軍工裝備勢在必行,這是軍工管理與發展的必然,也是全社會科技資源整合發展的必然。
據一份軍工裝備報告指出,近幾十年來,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上世紀80年代前的指令性軍工科研生產任務的階段;第二階段為上世紀90 年代初至“十五”末基于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軍事裝備需求逐年增加、國防科技工業重組改制且軍工企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的階段;第三階段,即目前正處于深度改革發展的階段。綜觀當前國內經濟形勢,傳統的制造業、消費品業在房地產下滑的陰霾中也都持續表現低落,而處于全球爭端焦點中的中國軍事力量的討論卻為國內市場打開了一個軍工裝備升級改造的市場。但是軍工市場一直以來由軍辦企業直接承辦,在市場經濟潮流的驅使下,作為國企的軍工企業也釋放出一部分生產力向民用傾斜,在國企改革之初的幾年間,軍企轉民用市場的開拓取得了重大的市場收益,同時也在民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軍企的生產與研發技術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改進提高,例如國防先進的武器制造企業中兵光電在民用繡花機市場就做出了行業的佼佼者姿態。軍企曾利用其先進的制造設備和充足的資金在投資民用市場中,發揮了軍企特有的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品質過硬的軍工制造品牌。然而在不斷向前的科技與市場發展進程中,軍工企業沾染了很多國企的積弊,舊有的管理方式與科技研發流程在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與競爭中愈發裹足不前,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軍企先前制造設備的研發與更新換代。在最新一輪開啟的國企改革中,軍企也必將在適應新的國防戰略與工業制造的需求下進行快速的蛻變,那么民企與軍企的融合將是一個新的思路。民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不僅積累了諸多的市場開拓經驗,更取長補短的引進與開發了諸多先進工業技術。特別是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一大批國產品牌在國際市場的沖擊下,無論是引進還是模仿、創新,都將國產的工業自動化技術引向了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國防工業正在逐步市場化,科研體制改革等一系列變革將會深化,武器裝備研制資質向民企放開等一系列變革,將產生很多投資機會。民企參與合作軍企,在當前國企改革的背景下,軍企可以發揮軍工產業的技術優勢和民營資本的靈活優勢,通過軍工產品鏈和服務鏈的延伸,開展跨專業、跨領域合作。在中央明令禁止采購WINDOWS8系統的背后,在美國不斷調查華為美國通訊裝備市場的背后,這里埋藏的是一個國家對于信息的保密,而國內品牌與軍企的合作與研發,也必然是在保密框架下的國產軍民一體化的進程。
未來的戰爭動態在工業自動化與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將越來越透明化,在我們曾進口的國外先進裝備中存在的單片機控制不會再成為先進裝備,而在國內工業自動化品牌技術不斷成熟的發展中,PLC、軍工電源軍工電源、數據采集卡、檢測儀器儀表、傳感器、數據模塊、軍用平板電腦、伺服驅動器等等自動化產品,以及集成的大系統精密制造生產線,都將帶領國產軍工裝備走進升級改造新階段。也許下一個艦載殲機的發明有民企參與的影子,也許另一個國產大飛機項目有民企揮灑的汗水……我希望,在如此發達的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的時代里,不要再聽到落后的人工倉儲軍械庫的爆炸聲,不要讓戰士犧牲在后方的落后裝備上。全軍裝備自動化改造,這是一場盛宴,你準備好了嗎?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