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壯大,這樣的經久不衰,都離不開資本的推動。企業為提高品質不斷引入設備,為打開品牌不斷參加展會,為創新產品不斷投入研發,為縮小與國際市場的差距甚至會大手筆收購國外企業……這群舍得花錢也敢于花錢的“激進者”,讓溫嶺機床工具行業的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日前,還成為國家級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
溫嶺成國家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
“在列入省級產業集群的基礎上,由中國機械聯合會推薦,5月份,我們向國家工信部申報把溫嶺機床工具列入國家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如今已通過評審。”市經信局副局長林新德說,“這為我市打開區域品牌、提升產業層次增加了又一重籌碼。要知道,品牌提升可是企業發展無形的資產。”
林新德告訴記者,這幾年,溫嶺的機床工具企業都已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北平機床、美日機床、大森機床等企業每年都要投入好幾百萬元用于參加展會、打造品牌等。大森還在俄羅斯等地直接建立了銷售點,如今,他們的品牌已逐漸被東南亞等國家接受。”
“以前,溫嶺機床工具中小企業的品牌意識都很薄弱,只要有訂單生產,有沒有名氣,他們并不在乎。可如今,這種觀念已經轉變,品牌之路成了這些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規劃之一。”林新德說,“市政府每年都會拿出100萬元作為八大行業參加展會的補貼,其中機床工具行業就占了不少比例,而這些機床工具企業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
“如今溫嶺機床工具產業內企業注冊商標擁有率達98%。經過長期對品牌的投入和培育,還擁有了西菱、西菱+WDDM等中國馳名商標;五福、LUXI+洛克賽、富菱電器等浙江省著名商標。”林新德說,“甚至還有企業收購了德國公司,試圖利用德國的品牌和網絡優勢,加快機床的國際市場出口步伐。”
林新德說的這家企業就是臺州北平機床有限公司。今年5月份,該公司與德國施耐亞機床有限公司簽訂了收購協議,出資300萬歐元收購了這家德國老牌機床企業。
加大研發技改投入,打造“貴族”機床
“幾年前,我們就已經和德國企業洽談并購了。”北平機床負責人虞榮華說,“一方面,我們希望利用該企業的品牌打開市場。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要吸收德國企業的管理經驗、科學技術和先進設備,以提高北平機床的技術優勢。”
“雖然這幾年溫嶺機床工具行業發展較快,但我們的技術與德國、瑞士等世界上發達裝備制造業強國相比,還有著一二十年的技術差距。”虞榮華很早之前就在上海建立了研發基地,和德國企業合作開發項目。“但是德國企業防備心很重,這樣的合作并沒能讓我們的團隊在技術上更上一層樓。”為此,早在3年前,虞榮華就希望購買一家國外技術成熟的企業,以補充當時的技術不足。
不僅如此,除了收購德國企業,虞榮華每年還會拿出銷售額的30%~35%用于產品研發。“進口機床國產化,這就是我們的目標。”虞榮華說。他們研發的自動化設備如今已進入到富士康等蘋果產業制造鏈里,“我們還研發出了機械臂,配合著數控機床,實現了生產全自動。”
研發投入收益體現在了價格的含金量上。記者了解到,如今北平機床的設備在市場上能賣到上百萬元一臺,便宜的也要四五十萬元一臺,而溫嶺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機床價位都不超過10萬元。
做“貴族”機床的,不止北平一家,溫嶺市大眾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大眾精機)在企業剛起步時就將產品定位在了精品機床上。“機床是工業母機,市場需求大,但以前大部分企業的機床都來自于國外進口,我們希望我們的機床也能取代這些進口設備。”負責人阮思群說。
為提高產品質量,1999年,大眾精機就投入了500多萬元,從日本等地引進了整條生產線,這在當時,算是非常大手筆了。“這樣的生產線包括我們在內全溫嶺就兩家企業有。”阮思群說,這幾年,大眾精機也一直致力于機器換人,并加大研發投入,用“貴族”產品去贏市場。“現在我們批量標準化生產的機床已越來越少,基本上都在幫助企業量身定做產品。此前,我們和利歐共同研發出來的數控機床能提高10倍的生產效率,減少六七個人工。”
大眾精機的產品更曾打敗韓國設備。“之前有一個客戶需要訂購大量機床,他找來了中、韓兩國的6家企業進行試用對比,最后的訂單量,我們占了60%,而韓國設備占了40%。”阮思群說,如今,他的產品已投入使用,而韓國的設備卻依然在調試中。
差異化發展,拳頭產品各領風騷
“這幾年,為縮小與機床工具先進企業的差距,擺脫模仿,溫嶺機床工具行業在引進先進設備和自主研發上都投入了不少。”林新德說。今年100個機器換人重點項目中,機床工具行業占了6個,涉及總投資9454萬元。不少企業還曾購買機床強國的產品拆開研究,從顧客需求和使用角度開發新產品。相比之前的低檔次產品,如今中高檔產品在不斷增加,機床、工量刃具、臺鉆等這些傳統產品嫁接上了電子信息技術后,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高,產品種類從單一趨向多元化。
“以前溫嶺機床工具行業同質化嚴重,曾陷入價格惡性競爭,隨著利潤越來越薄,不少企業開始清醒,只有在品牌、技術、質量上不斷提高才能有市場。”林新德說,如今,溫嶺機床工具已進入差異化發展階段,“不少企業都有了自己的拳頭產品。”
“巨鑫機床的多孔鉆機床在市場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中鼎精工生產的高速沖床能代替7~10個工人,如今在泵與機電行業頗受歡迎;大眾精機的立式機床刷新了國家行業標準,就連臺灣企業都來模仿生產;以前機床的數控系統基本靠進口,而如今東部數控打破了壟斷,成功研發了數控系統……”林新德說,此外,華馳機械和呼和浩特眾環集團合資成立的眾環集團溫嶺浩馳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數控刀庫系統開發,填補了中國裝備制造業核心零部件ATC國產化、產業化的空白;同時以錢江摩托機器人研究院、上優刀具院士工作站為代表的研發平臺的建立,也使整個行業的自主研發能力更上一層樓。
不過林新德也承認,雖然溫嶺機床工具行業正在向高端化、組合化、集成化方向發展,但與發達國家企業的距離依然存在。“不止是溫嶺,其實中國機床業也一樣,中國和國際上的機床貿易逆差甚至達到了300億元。”林新德說,這個數據充分說明了差距,尤其是今年,各個行業形勢都不理想,連帶著與整個裝備行業息息相關的機床工具也面臨著挑戰,“不過,挑戰也是機遇,就看企業如何轉型升級,通過長遠的規劃,讓企業脫穎而出了。”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