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占十分重要的比重,在中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中小企業高速發展,他們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中國工業新增產值近八成的中小企業的風吹草動,牽動著政府、理論界和企業界的心。
然而,在危機中,最先受到重創的,往往就是中小企業,不管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廣東中小企業的步履維艱,還是現在溫州中小企業的被“落跑老板”拋棄,都是中小企業紛紛陷入困境。當初廣東的中小企業由于政府4萬億救市而重新復蘇,對于現在處于倒閉潮中的溫州中小企業是否該無一例外的施以援手?還是有些企業本就該由市場機制主導而淘汰?
一批中小企業的倒閉必然是痛苦的,對社會沖擊也大,但恐怕這是一個在短期的茍且偷安與長期的健康發展中要做的必然選擇。那么,誰能留下?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最近談到鋼鐵行業時說,“中小鋼企過去有的毛病,現在通通都存在,過去我們不能搞高質量的螺紋鋼,合金鋼,現在仍然一家不會做;過去大家做長材和板材過剩的,現在繼續過剩……”如此沒有創新、不求上進的企業,難道不該讓他們隨著市場機制而淘汰嗎?即使在經濟危機中沒有倒閉,未來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低附加值的產品利潤不斷降低,如果不轉行,倒閉也是遲早的事。
不僅僅是在鋼鐵行業,也不僅僅是溫州的中小企業,就算是自認為高科技的變頻器產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除了目前市場上主流的變頻器企業之外,還有眾多僅僅是活著的小企業,如果不創新,不研發出具有特色的、高附加值的產品,他們也將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你,會留下嗎?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