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16年前就進入互聯網行業,也算國內較早從事互聯網工作的人士,但近些年來讓人眼花繚亂的互聯網概念及網絡新詞,也常常使我“不明覺厲”。
這段時間IT界熱議“互聯網思維”,甚至有人列出不讀以下10本書就不要談此話題:《大數據時代》、《免費》、《互聯網商規11條》、《平臺戰略》、《O2O: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革命》、《大數據營銷:定位客戶》、《微信營銷與運營》、《學會提問》、《大數據變革:讓客戶數據驅動利潤奔跑》、《社交紅利》。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總之沒空讀完以上10本書。但從書名可以看出其中的關鍵詞:大數據、平臺、移動互聯、微信營銷、社交,等等,或多或少能幫助我了解一點什么是互聯網思維。
關于互聯網思維的定義,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精神、價值、技術、方法、規則、機會,來指導、處理、創新、工作的思維方式。那什么又是互聯網的精神和核心價值呢?阿里巴巴的首席戰略官曾鳴認為,互聯網精神是:平等、開放、互動、迭代;小米的雷軍表示,互聯網的核心思想是:專注、極致、口碑、快。
可能有人會說,所謂互聯網思維是個偽命題,根本不存在一種全新的模式,因為上面所講的任何一條(比如口碑和快),都談不上是互聯網所獨有,傳統的企業戰略同樣強調這些。但日前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圣教授撰文指出:“這種評論顯然屬于吹毛求疵,如同一個中藥方子,每一味藥都常見,配在一起卻可能有奇效。如果片面地看待互聯網,任何一點單獨拿出來都沒有什么奇特,互聯網思維是把這些要素組合起來,產生破壞性的模式創新。”
滕教授認為,平等開放的平臺是重中之重;互聯網戰略必須是一個系統思維,各要素間的匹配、生態圈的打造高于一切。說到底,“核心用戶是怎樣、想怎樣,企業的互聯網戰略就可以、也應該變得怎樣,這大概算是目前最本質的互聯網思維吧。”
我甚是認同滕教授的觀點,在當今時代,互聯網正在顛覆許多傳統商業模式,如果沒有互聯網思維,我們已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長久立足。尤其對傳統制造業,互聯網思維才能使“專注產品與服務的極致”和“優秀的社會化媒體營銷”珠聯璧合,真正回歸商業的本質:做到用戶至上!
對于變頻器及自動化業界而言,互聯網思維將助力傳統制造優勢嫁接先進網絡技術和理念,勢必如虎添翼。不管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需求,還是通過移動互聯等新媒體做營銷推廣;無論是建立系統整合供應鏈,抑或是采用電商平臺銷售,互聯網思維和方法,不該是可有可無的。
其實,互聯網思維已經深刻影響著自動化業界格局,無論是傳統制造業巨頭西門子主推的“工業4.0”,還是互聯網大佬谷歌全力進軍機器人領域,都彰顯著自動化未來的虛擬與現實完美結合。互聯網思維還將會不斷運用實踐。
今天是“學雷鋒日”,今年似乎少了很多以往的形式主義。有人曾戲言:“雷鋒叔叔沒戶口,5日來了6日走”,口號式的運動終歸是不長久的。
在德國,沒有人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但人人卻主動做好事。
有些東西,是需要深入骨子里的。在這個時代,互聯網思維也一樣!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