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智慧城市創新 共建物聯產業典范
在2013年7月研華發布的“2018年愿景”當中,研華宣布用“驅動智慧城市創新 共建物聯產業典范”替代之前的“智能地球的推手” 為新的中文品牌口號,旨在更清晰的傳達出研華當前及未來的企業使命。愿景明確 “智慧城市”、“物聯網”為研華未來五年發展的戰略重點。從這個新五年計劃出發,研華將如何使其新的企業愿景進行落地?

黃總介紹,目前研華工業自動化事業群著力推行本地化事業部的發展,針對未來研華在國內重點發行的產業設立產品部,如在北京成立了電力與能源事業部,及在昆山成立了華東機器自動化事業部。為了進一步加強研華在國內本地化的技術實力,今年9月并購了寶元數控,集結寶元數控在控制器硬件與軟件方面專業的技術、市場積累和研華在工業電腦硬件技術方面的優勢,專注于機器人領域的核心--智能控制器的研發與制造,來做大國內工具機智能控制技術市場,同時以強大的智能制造技術來打造智慧城市典范。黃總說:“研華認定這個發展趨勢,并積極地付諸行動力,這也是為國內產業做的一種服務,盡的一份力。”黃總表示:“這是2013年研華在國內工業自動化市場所扮演的角色。”
從五年前“智能地球推手”的概念開始,到今天隨著技術成熟與項目的落地,研華已將之前的概念變成兩個實地的典范打造:智慧城市和物聯網創新。首先研華以個體智能控制的智能制造實力不僅用在工廠制造,也用在城市建設的方方面,如服務、醫療等領域,促進城市環境的改變,讓城市更有效率,驅動智慧城市創新。“研華最先提出來用自己的實力去把智慧城市的典范樣本做出來。”黃總解釋道:“寶元數控的并購也是研華用智能制造技術向智慧城市典范打造推進中的一個步驟。”確實,在第15屆上海工博會上,我們看到研華已推出六軸機械手臂及智能控制設備,并在研華的昆山工廠已大面積采用,從自身企業開始,向世人展示研華的智能工廠典范。本文來自:www.ca168.com
其次是在物聯網的創新方面,研華從城市的油、氣、水領域開始,從概念到落地已經形成了嚴密的業務組織布局,專門成立了產業對準業務組織,以使物聯網落地接地氣。隨著產品事業部的本地化發展需求,這一專門組織將隨時對準產業做深耕的行動。對于未來業務組織的發展,黃總表示:“我們也期待能帶領研華的渠道伙伴走入物聯網做產業深耕,一起完成向下一階段發展的轉移,共建物聯網產業典范。”
創新物聯網的創新
挑戰大數據,探究共贏共榮新模式
站在工業化與信息化交融的時間點上,研華最早提出并推廣物聯網,為促進物聯網從概念到落地,研華于2012年11月推出“WebAccess+物聯應用產業聯盟”,其以研華WebAccess軟件為技術基礎,結合研華強大的工業硬件技術來打造一個平臺,聯合系統集成商做WebAccess+的無縫連接,共同開發工業解決方案,驅動物聯網向更深層次的發展與應用。“在不同文化的印度、沙特阿拉伯及一些歐美國家的合作伙伴,也認同研華的這個發展概念,看起來我們這個方面是正確的。”黃總說:“之前我們的目標鎖定中間渠道商,照顧他們的價值利益。現在我們希望這一步能更接近客戶的項目集成商。這對于現在的研華來說是一個挑戰。”
首先,過去工業自動化制造商與系統集成商的合作都是屬于項目型合作,是一種利己的交易式合作,而一旦在研華的智能平臺上進行共贏共榮式的合作,需要打造一種新的經營模式,這種模式包含了共贏共榮、互利以及互信的思想,能夠讓項目集成商真正感受到它的好處。這種經營模式如何打造?黃總坦言,研華當前的努力也只是實現了20%的可能,后面需要研華用利他精神去實現另一個80%的互利共贏的努力。
其次,經營模式必須建立在可靠的物聯網技術創新基礎之上,在大數據時代洶涌的今天,“云加端”新的技術架構已經使傳統的系統集成、物聯網架構成為過去式,然而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云如何去扮演云的角色,如何把端加到云?在無樣本無標準的當前,對于研華的WebAccess+物聯應用聯盟的實施,需要付出時間與努力去打造這樣一個新的技術架構,而這其中又面臨諸多挑戰。
撥“云”加“端”,打造共享新架構
云服務落地中國內地,已是目前亞馬遜、IBM、微軟等可研發提供云計算基礎架構服務的公司積極布局的市場任務,對于以研華智能平臺為基礎的云加端服務,研華如何來開拓這個未來市場?黃總向我們介紹了研華行動目標的設想:第一步,研華作為一個工業控制技術實力較強大的廠商,聯合如谷歌、IBM等計算廠商進行技術交流合作,以其云端服務技術與研華智能平臺相結合,探討如何為研華工業合作伙伴進行“加”的實現與“端”的交流與服務。第二步就是在研華打造出這個云加端智能服務平臺之后,如何使那些居于多數的中小企業合作伙伴享受到這種新型服務架構的好處?
從物聯網概念的推動到智慧城市的打造,可以說研華在確定的方向上在不斷的探索前進,也許研華做的事情正是工業領域第一個敢于吃螃蟹的事情。“也許是錯的,即使我們沒做成功也要把樣本與經驗分享出來,從反面去證明怎樣才能做一個好的未來物聯網架構。”黃總進一步解釋道:“我們可以發現過去的學生寫程序最善用的是C語言,而現在的學生最善用的是手機上的APP。這說明未來潛在的客戶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已經被籠罩在云端服務里。所以未來的‘云’和‘端’怎么做,各扮演什么角色,信息溝通--‘加’怎么做,都需要我們站在當前的潛在客戶角度,將思維跳脫到未來的5~10年的用戶需求角度去思考。”
或許研華的物聯網創新規劃太宏大,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接踵而至:即使研華新一代智能平臺打造成功,物聯網技術進入每個垂直產業,而每一個產業又各有獨自的“KNOW HOW”,問題就在于如何實現一個有效的合作機制,使同一個平臺上的系統集成商與系統集成商之間愿意分享他們的“KNOW HOW”,進行產業立體交叉互聯互助,從而促進各產業的快速發展?“在中國當前的現實情況下,研華平臺所聯合服務的是中小企業模式。我們正在實驗中,或許已做到20%,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黃總進一步說明:“這是研華在推廣WebAccess+物聯應用聯盟最初的構想,這個構想應用于未來物聯網大趨勢的長遠規劃。”
寬松民營崛起政策,看好未來市場
隨著國內新一屆政府工作的開展,以及當前最新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政策的解讀,大型國企退出與壟斷機制的改變,在一些如電力、能源等大型項目型市場為民營工業自動化廠商提供了更多的介入機會。對此黃總樂觀表示:“雖然項目總金額減少,但是在各垂直產業里民營企業的機會更多,市場空間更大。我相信只要研華的布局正確,將超越上一階段的發展,實現兩位數的快速增長。”
誠然,從國內當前民營工業企業發展環境來看,大型項目向民營開放,鼓勵擴大國內品牌產品技術進入比率,一反先前工業自動化高端歐美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面,不僅為國內具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打開了上升的空間,更為國內工業品牌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研華在國內市場的布局也將迎來暴發增長的階段。
作為嵌入式計算機與工業自動化領域全球領導品牌的研華,以此為出發點,云集計算平臺、控制器、軟件、采集模塊等上百種產品技術,從“智能地球的推手”的愿景出發,在物聯網樣本打造,智慧城市行動的起步下,研華在中國這塊生態別樣的工業自動化市場里,積極踐行著企業使命并傳遞著研華專注、利他的核心價值理念,開拓屬于華人屬于研華的未來物聯網創新的工業王國!本文來自:www.ca168.com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