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NEPCON盛況)
全球50%的筆記本電腦CPU和70%的iPad皆為“成都制造”。成都電子制造業已躋身全球核心版圖,軟件業打造了西部崛起的“成都樣本”,新興業態騰“云”駕“物”引領潮流。被賦予全新內涵的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這座城市的又一張國際名片。不少國際知名企業已經吹響了西進的號角。
經歷對5座城市歷時兩年的考察之后,英特爾2003年敲定在成都建設芯片封裝測試廠。以此為里程碑,以計算機、集成電路、光電顯示為主體的成都電子制造業,開始躋身全球高端產業核心版圖。英特爾成都基地建造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工廠,芯片組和微處理器產量已分別提升至全球產量的60%和55%,全球筆記本電腦一半的CPU源自“成都制造”。
“落戶9年,英特爾見證了成都從產業鏈的完善,到產業集群的形成,再到產業鏈高端化的發展。”英特爾中國西區公共事務經理顧儀表示。
同樣在集成電路領域,知名企業也紛紛西進,中芯國際、宇芯、芯源、德州儀器等IC企業隨后在成都投資,形成了IC企業的聚合效應。形成了一條集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及相關配套企業于一體,較為完整的IC產業鏈。與此同時,國騰、華微、虹微和芯微等土生土長的IC設計企業與“外來企業”形成了相生相長、互動共贏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西區和天府新區雙流片區,承載著全球70%的iPad制造,擁有全球20%的筆記本電腦產能。富士康、戴爾、聯想、仁寶、緯創紛紛落戶成都。成都計算機制造的年產能正由千萬臺級邁向億臺級,成都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富士康成都生產基地的平板電腦年產能已達5000萬臺,已開始批量生產的聯想、仁寶、緯創,電腦的年產能合計約2000萬臺。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