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以前,當美國汽車制造商感受到來自日本的競爭威脅,他們提出了一個打敗競爭對手的想法--“熄燈”制造,打造具備機器人制造汽車的高端自動化工廠。不過這個想法并沒有變成現實。事實證明,日本的競爭優勢并非是自動化,而是以人為本的質量和精益生產程序。
然而“熄燈”自動化仍舊還是個夢想,它幻想的是人們每周工作時間將會減少、并且擁有更多閑暇時間的理想狀態,而沒有將競爭力全球化考慮在內。如今,減少員工人數和增加空閑時間并非明智之舉,這會讓余下員工的工作難度大過以前。
正如約吉貝拉說,“這一切似乎重新再現。”在即將到來的制造業革命中有許多新的生產方法,只需要更少的人在工廠工作,關于“熄燈”制造的部分想法有望實現。
只要有那么多工廠存在,制造業仍然需要的人。自動化機器需要人來設計、編程和維護。由于制造業演變成了一個高科技工作場所,未來的制造過程、自動化工程師以及技術人員將和以前完全不同,他們在互聯網、智能手機和視頻游戲的時代成長。過時的訓練方法和工人將很快被淘汰。科技力量將勝過一切。
未來的工作場所--相當于“工廠“--將會是明亮且能激發人們工作欲望的地方,人們在那里享受工作,并且工作具有挑戰性和成就感。知識工作者不需要考勤卡,固定的工作時間和監督者,F在的年輕人都很聰明,甚至有點傲慢。他們希望工作,但不像他們的父母,他們不希望工作只是為了生活。如果可以吸引到他們,他們將會成為未來自動化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將會有一些高科技工廠,制造更加小巧的高度專業化產品。同時也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小型和中小型企業將會從新材料,廉價機器人和3D打印機中受益,這些設備可以在小型交易中生產出多種產品。這將有助于更智能軟以及大量基于云服務的件的擴散。科技力量將戰勝一切。
未來的制造業將會利用更多信息和知識,采用更少的能源生產出更高效產品。工作將會繼續朝著從操作制造業到信息和創意的方向發展。
制造商對未來自動化系統的要求包括:能夠提高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的生產力;穩定的產品改進;優化資產利用率;集成工廠及信息技術;生產的靈活性需易于擴展,具有高冗余,多種功能自我恢復和快速重新配置,控制,安全性,安全性和信息系統集成;網絡標準化;產品和系統的互操作性標準;基于網絡的軟件,數據交換和集成;無處不在的強大無線;自我診斷和預測性維護;健康,安全和環境的責任。
在我看來,傳統的確定性控制架構將逐漸消失,將會被分布式、強大、模塊化、,自適應、不分層和容錯自主控制系統逐步替換。
來自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一份題為“制造業的未來:全球增長和創新的下一個紀元”的報告對制造業現在在全球經濟的貢獻以及在未來十年會發展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觀點。該報告指出,制造業正在進入一個充滿活力的新階段,并會繼續在全球增長。
隨著全球消費階層在發展中國家的出現,全球制造商將有大量新的機會。創新的自動化系統將成為未來制造業增長的核心。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