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近日發布研報稱,到2020年年底,全球物聯網連接的“東西”將達到大約2120億個,這包括在2020年的301億個安裝的“連接的東西”,產生的收入將達8.9萬億美元,這基本上是由消費者和企業應用的安裝和收集數據的智能系統推動的,分析表示感知層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礎,國內傳感器技術需大力發展。
目前,我國已形成基本齊全的物聯網產業體,部分領域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網絡通信相關技術和產業支持能力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小,傳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產業、高端軟件與集成服務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大。
而感知層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礎。感知層是物聯網實現信息獲取和自動化控制的基礎,各類傳感器和RFID裝置是感知層重要的信息獲取終端。
不久前,發改委發布關于印發10個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通知》重點任務指出要研究高性能、低成本、智能化傳感器及芯片技術。
但是,傳感器領域國內技術仍比較落后。“目前MEMS傳感器的現狀是國外傳感器性價比高,一般傳感器的價格約2~3元,而國內的生產MEMS傳感器的企業很少,時間也不長,再加上性能比國外的差,所以國內智能終端廠商基本上都采用國外的傳感器。”一位匿名分析師表示。
據上海市物聯網行業協會秘書長葉曉華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傳感器品種在6000種左右,而國外已超過20000種。國內中高端傳感器進口占比達80%,傳感器芯片進口更是達90%,其中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術產品更是嚴重短缺。
IDC指出,推動物聯網增長的因素包括:目前正在開發的智能城市、汽車和住房;增強的連接基礎設施,日益增長的連接文化。考察了用于物聯網的組件、流程、支持的IT技術和物聯網的連接,預計2020年全球物聯網產生的收入將從2012年的4.8萬億美元增長到8.9萬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9%。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