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機器人的設計源自魷魚和海星,它們能夠扭曲身體爬行。它非常適用于地震災難營救工作,營救工作人員能將部署它們,讓它們穿過狹小的縫隙。此外,它們還可以部署在戰場環境。
國麻省理工學院機器人專家馬修-沃爾特(Matthew Walter)說:“柔體機器人具有獨特的能力,能夠身體變形抵達傳統剛硬身體機器人無法抵達的區域。”今年初,美國塔夫斯大學一支研究小組展示了一款由硅橡膠材料制成的10厘米長毛毛蟲外形機器人,它能夠卷曲進入一個球體,并驅動該球體前行。
據悉,這項哈佛大學最新研究是由美國五角大樓投資的,柔體機器人的詳細資料發布在11月28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期刊上。
這款機器人用了兩個月時間建造完成,長12.7厘米,通過抽吸空氣進入肢體,可獨立地控制它的四肢運動,通過手動或者計算機控制,該機器人具備爬行和滑動等動作。
該研究小組負責人、化學家喬治-懷特賽茲(George M Whitesides)進行了一項測試,將一塊玻璃放置在距離地面四分之三英寸處,之間的產生間隙讓柔體機器人蠕動爬行,從而來測試這種機器人的柔韌性。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柔體機器人能夠靈活自如地往返15次穿梭于這一間隙。多數情況下,柔體機器人往返一次不足1分鐘。
目前研究人員希望提高這種機器人的速度,不過他們對它不斷地膨脹與收縮而不損壞而感到滿意。哈佛大學博士后研究員羅伯特-謝潑德(Robert Shepherd)稱,它能夠非常頑強地適應各種環境,它能夠穿越各種材料表面,例如:氈布、碎礫、泥濘,甚至是果凍。
但是它們也存在著缺點,它們必須由額外動力進行驅動,科學家需要尋求一種方法內置動力源,才能更有效地運行。參與研究毛毛蟲機器人的神經生物學家巴里-特里默(Barry Trimmer)說:“驅動這種柔體機器人移動存在著許多挑戰,目前并不容易找到解決方案。”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柔體機械實驗室負責人、機器人研究員卡梅爾-馬吉迪(Carmel Majidi)稱,這款柔體機器人比此前設計的機器人更具創新性。它僅是一種簡單的機器人設計,但它具備更生動的生物移動性。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