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e是前段時間華盛頓大學的一個團隊推出的技術。其主要原理是利用wifi信號的電磁波頻移來識別物體動作,目前提供9種手勢控制。在手勢動作識別方面,很早以前就有相關的技術和產品,且都是基于計算機視覺,即攝像頭采集圖像信號,并處理得出圖像中的手勢信息。最廣泛和成熟的應用就是微軟的kinect游戲機了。可是手勢控制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盡管近兩年一些諸如蘋果、三星的智能手機也添加了手勢識別功能,但是近乎雞肋。
突破應用場景的限制
在技術上,傳統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手勢動作識別已經可以很好地讀取用戶的動作信息,雖然會受到光照條件、背景等環境因素的制約,不過識別率可以基本保證在90%以上。這項技術得不到普及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應用場景的限制。拉窗簾、電視換臺這些操作本身就很簡單,硬加上動作識別,不僅對著攝像頭讓人感到生硬,而且還讓控制變得復雜。
Wisee在這一點上有了不小的改進。首先在設備上它選用了wifi,wifi接收裝置相比較攝像頭,不僅更加全方位,而且有一定的信號穿墻能力,在硬件成本和方案布置上都有較大優勢。目前很多視覺動作識別設備為了彌補攝像頭的視野缺陷,甚至需要用戶將攝像頭穿戴在身上,顯然不會獲得青睞,僅僅是作為滿足用戶新鮮感的觀賞性產品。
智能家居的新控制方法
試想一下,有兩個手勢可以分別控制電燈的開關(這些手勢平時并不常用,否則一不小心就把燈關了)。只要在家中,你不用管身處哪個房間、躺著或是坐著,只要使用這兩個手勢,就可以輕松開關電燈,你甚至不用把手刻意舉高或者面向什么方位。這是多么便利的事情!此外,這種控制方法還可以用于教室上課控制PPT翻頁。因為控制方式自然順暢,所以客戶習慣也會很容易培養。
弊端
按照習慣,每介紹一款新鮮產品,筆者都會在比較分析優點的同時也毫不客氣地指出缺點。這個Wisee產品有什么缺點呢?
首先很明顯的弊端是,誰都可以控制,這是優點也是缺點,但目前缺點更大一些。最簡單的問題,如果室外有人在門口、隔壁或者樓上樓下做了有效的動作,那么也可以控制室內的設備,這一點會讓用戶非常頭疼,而且這個問題解決起來非常麻煩,難以屏蔽wifi信號,也難以設定信號強度閾值,所以如果要推廣這項技術,還需要配套方案來方便管理。
其次是成本問題。價格往往是技術成果轉化的主要門檻之一。Wifi信號本身就不夠精準,用其判定電磁波頻移,技術上是很難的,如果要做成目前該團隊達到的94%的識別率,肯定要花很多錢。
總的來說,Wisee相比較計算機視覺,在動作識別上是更加貼近用戶的,今后肯定也會成為智能控制的一只主力軍。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