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公司指責中國競爭對手從不公平的國家援助中受益,使得他們去年能夠在歐洲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價值約210億歐元(約合280億美元)的太陽能電池板,迫使多家歐洲公司歇業。
中國和歐盟迄今為止涉案金額最大的太陽能糾紛大有擴大至包括紅酒和鋼鐵產品在內的更大范圍的貿易戰,直至7月下旬中國與歐盟就太陽能電池板達成最低價格,緊張局勢才得以緩解。
了解情況的人士稱,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太陽能產業展開的9個月調查已經發現,北京當局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提供廉價貸款、土地、無息信貸額度,并對企業給予減稅優惠政策。
這位拒絕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有清晰的跡象表明,當銀行決定向太陽能企業提供融資的條款時,(中國)政府的政策影響了它們的決定。”
另外一位消息人士稱,北京以及中國和歐盟制造商已經被告知調查結果。
根據歐盟法律,在達成最低價格的協議后,歐盟委員會不能再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實施其他制裁,但其調查可能會影響歐盟的自由貿易倡導者,如反對限制中國商品的德國和英國。
由于擔心得罪中國領導人,失去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的業務,柏林和倫敦當局認為,與歐盟和中國更大范圍的貿易關系相比,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傾銷的擔憂處于次要位置。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