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的歷史悠久,成立于170多年前, 公司最初起源于法國東部,當時從事金屬鑄造,生產多種金屬產品,供應給鐵路、輪船和武器市場。到了上個世紀中葉,歐洲鋼鐵產業進入成熟期,而施耐德電氣是一家非常善于創新的企業,總是在不斷尋找新興市場。
上世紀80年代,公司開始進行轉型,出售了所有與金屬有關的業務,開始收購電力和控制類業務,生產電力控制系統和自動化系統。那一時期,收購了許多著名企業,許多為人們熟知的品牌都被納入施耐德電氣旗下,包括:梅蘭日蘭(merlin Gerin),該品牌在歐洲低壓和中壓變頻器市場聲名顯赫;美國市場上的美商實快(Square D);自動化領域的TE電器(Telemecanique);還有當時在美國和中國都非常出名的莫迪康Modicon。到了上個世紀末,施耐德主要業務已轉為電力與控制。
如今,世界再次開始變革, 面臨的挑戰是全球最大挑戰之一 , 保證能源供應,如此才能不斷驅動世界發展,在經濟發展與能源供給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施耐德電氣聆聽客戶的聲音,了解其需求,發現他們不僅需要控制系統和自動化系統,還需要通過這些系統來降低能耗,來更加高效地生產,正因為此,施耐德決定邁出新一步,成為能效管理方面的全球領導者。
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
對施耐德電氣來說,中國市場現在已非常重要,按員工人數衡量的話,中國已經是我們的第一大業務國,按收入衡量,則是第二大市場。因此,中國對我們非常重要,而且重要性不斷凸顯,中國市場的增長率遠高于世界其他地區。綜上,中國在我們的戰略中地位非常突出。
施耐德電氣在華的運營
過去三十年非常令人興奮,這是百年不遇的機會,中國市場規模如此龐大,人口多達13億,而在改革開放后三十年就實現了如此迅猛的增長與變革。對施耐德電氣來說,能夠分享此種增長和轉變實為幸運。我認為過去三十年是非常特殊的階段,增長非常迅猛和強勁,而今后10到20年仍將是好時光,但情況將有所不同,今后的增長將基于效率和自動化實現。以中國政府的下個五年計劃為例,一切都圍繞健康發展、圍繞降低單位GDP的能耗,對施耐德電氣這樣的公司來說,我們為幫助客戶應對這些挑戰,助其在新階段繼續發展做好了充分準備。
我認為施耐德電氣在華遇到最大挑戰是理解市場,跟上市場的發展速度,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市場發展如此迅速,回顧這種種變化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置身其中,我們需要迅速作出決定,跟上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這是個很有趣的挑戰。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