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異軍突起,能源結構和生產布局明顯優化。而“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建設金沙江、雅蓉江、大渡河等重點流域的大型水電站,開工建設水電1.2億千瓦。建設6個陸上和2個沿海及海上大型風電基地,新建裝機7000萬千瓦以上。以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區為重點,建設太陽能電站500萬千瓦以上;加快大型煤電、水電和風電基地外送電工程建設,形成若干條采用先進特高壓技術的跨區域輸電通道。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20萬公里。開展智能電網建設試點,改造建設智能變電站,推廣應用智能電表,配套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扶持3-5兆瓦陸上以及5-10兆瓦海上風機的研發制造,且新能源政策將告別單純靠政府補貼來推動行業發展,強制性、懲罰性措施也將被納入政策考慮范疇。風電裝機正在經歷從“任務驅動”向“利益驅動”的根本性變化。風機出口和海上風電試點區域擴大將增加風電設備需求增量。風電裝機規劃存在整體超預期的可能。按照每年1000萬千瓦以上的新增裝機速度計算,到“十二五”末,我國風電裝機有望達到9000萬-1億千瓦,到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將達到1.5億千瓦。
相對核電來說,風力發電成本較高,但并不存在核泄漏那樣的潛在危險。日本核泄漏事件,使得全球放緩了核電建設的進程。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將部分替代核電,其發展也將進一步受到國家的重視。
種種跡象都顯示著我國風電行業將持續向好發展。面對如此好的市場大環境,我們也必須正視:現如今我國整機研發和生產企業已超過40家,生產幾十個型號機型,需要大批高質量的零部件與之配套,而目前關鍵的零部件,如軸承、液壓件,電控等部分關鍵零部件卻需大量進口,成為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瓶頸。沒有高質量的零部件生產不出高質量機組,也無法支撐整機技術的快速提升,因此提高關鍵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實現國產化是當務之急。
相信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技術上的創新,即便我國風電發展將從超高速發展向高速發展過度,未來幾年的增長率也呈下降趨勢,但增長量一定會保持在高位。
更多信息請咨詢中自傳媒研究部 0755-82904023 何小姐
更多信息請咨詢中自傳媒研究部 0755-82904023 何小姐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