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新型的工業計算機,PAC是后PC時代瘦客戶端和移動設備的象征。如今,隨著處理器功能的日益增強,即便是廉價的設備都可以處理大部分任務。
幾十年來,工業電腦在技術方面,只是圍繞著核心部分有些漸進式的變革。
PLC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它是為了滿足當時汽車制造商希望實時繼電器的梯形邏輯編程可以很容易被一般電氣工程師理解和操作的要求。最初是小型計算機的DCS也延生于這個年代,
不過它很快就發展成為了專用的工作站和基于英特爾處理器的網絡電腦。
這么多年過去了,PLC主要還是應用在離散自動化市場,而 DCS則主要針對過程控制系統。20世紀80年代,電腦的快速發展也不不斷延伸工業計算機的用途。電腦成為了DCS、PLC和遠程I/O與不斷擴展的網絡底層外圍設備相連接的最簡單方式。
標準PC沒有廣泛應用于工業的三個主要原因是:操作系統并不適合控制;一些組件例如磁盤驅動器和風扇,在工業環境中容易出現故障,工廠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掌握的技術與IT人員完全不同。
由于一些高級功能、低成本的通信和網絡以及軟硬件中日益增長的技術進步, 在許多工業應用中,工業計算機開始取代可編程控制器,但市場仍然分散在許多不同的供應商之中。
PC在工業中的日益廣泛使用,引出了一個新型的工業計算機概念:可編程自動化控制器(PAC)。這種產品采用開放的行業標準,結合了PLC和電腦的功能。PAC現在被傳統PLC供應商和工業控制公司描述為他們的工業控制平臺。
如今,PAC的使用將重點關注轉向通信標準和軟件集成,弱化硬件,更多關注整體系統的性能。
后PC時代
最近幾年,大家都開始意識到商業環境中的一個轉變:PC的主流時代已經結束。同樣的發展趨勢,肯定也會迅速延伸到工廠和過程控制環境中。
這種轉變開始于,"瘦客戶端"產品--沒有磁盤、風扇、硬盤、存儲空間和程序上傳或更新,有時甚至不是一個固定的操作系統,開始替代傳統的PC硬件。這種轉變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并大幅度降低了總體成本。
電腦正在讓位給瘦客戶機以及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后PC設備。處理器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即便是廉價的設備都可以處理大部分的任務。隨著云技術的發展,本地存儲的需求正在下降,云技術提供了一個方便的解決:跨越多個設備同步數據。
被公認為"PLC之父"的多產發明家Dick Morley,做了些預測:"越來越多的計算機芯片將用于工業監控,這會大幅度降低系統的復雜性。在某種程度上,操作人員會認為電腦和操作系統無關。它的連接才是至關重要的,而不是內容。"
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正面臨著一個重大的轉折,這將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我個人認為這一切正在發生。不到十年,將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