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押權貸款機制將有新突破
盡管定稿存在不確定性,但上述規劃新一版征求意見稿仍有所突破。
上述國家發改委人士指出,其中最大的突破,在于圍繞“銀根緊縮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新問題,探討實施質押權貸款機制,如污水、垃圾處理企業可以通過質押運營資質證獲得銀行信貸。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鄒驥指出,眾多環保裝備制造商、環保產品生產商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有關部門重視。
上述人士表示,圍繞污水、垃圾處理市場 “搞定上面、層層分包”等市場監管老問題,上述規劃擬提出多項新政策,如規范項目招投標流程、打破地方保護、禁止惡性競爭等。
另在環保裝備制造業方面,工信部相關人士還披露,工信部牽頭的《環保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也在制定中,有望緊隨《“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之后公布。該規劃擬提出,大力發展環保裝備制造基地,培育若干主導性的龍頭企業,配套一批“高精尖特”中小企業,“十二五”期間力爭實現環保裝備制造業20%的增速。
環境服務業《規劃》基本定稿
記者還獲悉,由環保部牽頭編制的《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基本定稿。作為《“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子規劃,該規劃將從示范工程、行業標準、產業聯盟等方面入手,擬提出“十二五”期間,環境服務業占環保產業的比重從目前的15%大幅提升到30%。但一位參與上述規劃編制的專家透露,“合同環境服務”在規劃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合同環境服務模式,指的是排污企業或地方政府以合同或契約的方式,向綜合環境服務商采購明確的環境服務,并依據環境效果支付相應的費用。環保部多次強調,在環境服務業的商業模式方面,以合同環境服務和合同減排管理為主要模式。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曾表示,合同環境服務可以解決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綜合環境服務商一旦違法偷排,多年積累的誠信和資本就會坍塌。把工程交給這樣的企業,環境問題會得到很大改善。”
但國家發改委上述人士對此并不樂觀。該人士稱,節能可促使企業節電、節水、節煤,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因此合同能源管理能創造節能服務企業和能耗大戶的“雙贏”;但減排會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使得企業沒有多少動力去購買合同環境服務。
上述國家發改委人士認為,環保產業作為政策驅動型產業,為了解決合同環境服務購買動力不足的問題,只有強化環保立法、執法,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老問題,倒逼企業購買合同環境服務。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