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大家公認的事實,自從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各國的碳排放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控制,尤其是中美兩個碳排放大國,減排狀況顯著改善,特別是中國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得益于能效提高以及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012年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碳排放增長幅度最小的一年。
IEA在倫敦發布了一份名為《重繪能源氣候地圖》的報告,警告各國不應再枯等新氣候變化協議生效時才付諸行動,應果斷采取措施控制碳排放,否則照目前行動力度,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3.6攝氏度至5.3攝氏度,高于公認的全球變暖控制目標2攝氏度。
從短期來看,IEA給出了四類補救措施:在建筑、工業和交通等領域有針對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限制燃煤發電站使用;控制甲烷排放量;減少化石能源補貼。
國際能源署(IEA)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博士(Fatih Birol)表示,全球范圍內的碳排放量增加了1.5%。但是美國和中國的碳減排顯著改善。由于大量使用天然氣代替煤,美國碳排放減少3.8%,相當于1990年水平。中國碳排放雖增加2.8%,但這是幾十年來增幅最小的一年。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中國政府鼓勵下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能源強度降低了3.8%;二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我希望這種狀況在今后多年得到延續,這樣就能在2020年前把全球溫度升高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