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有目共睹,發展物聯網也比其他國家起步較早。2000年公布的五年信息技術計劃“e-Japan”就為日后物聯網的發展做好了準備,之后又相繼頒布了“u-Japan”國家物聯網戰略以及“ICT維新愿景2.0”計劃,這些政策都大大促進了物聯網的發展。時至今日,全日本總計發展了317萬多物聯網用戶,其中NTTDOCOMO現有超過150萬物聯網用戶,主要分布在交通、監控、遠程支付(包括自動販賣機)、物流輔助、抄表等九個領域;近期在2013東京Interop展上,物聯網也是最熱點話題之一,現場演示以華為AR530為物聯網網關的AMI解決方案,模擬智能抄表過程,讓客戶切身感受到物聯網的存在。

1、愿景:互聯網時代,有夢真好
前方數百米處道路發生擁堵,小王今天又要遲到了,別無他法。小張的父親患有高血壓,每天忙于工作的小張心里總是很忐忑,擔心父親的身體狀況;加袕娖劝Y的小林總是擔心自己沒有關煤氣和門窗……,這些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體和信息如果能夠聯動起來,實時傳遞和分享,那生活該有多美好!
物聯網又稱傳感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網絡”。世界上第一個IT入門程序起名為“hello world”,可以看出那時人們多么渴望與世界交流。現今我們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人說Hello,但人類已不再局限于人與人的交流,物物相連是人類對互聯網的另一個夢想。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小到手表、鑰匙,大到汽車、樓房,只要嵌入一個微型感應芯片,就可以“自動開口說話”。如果再借助無線網絡技術,人們就可以和物體“對話”,物體和物體之間也能“交流”,這就是物聯網。
在物聯網時代,車載設備會及時提醒司機減速換道行駛;老人如遇意外跌倒、生病或異常狀態都可以通過遠程網絡,傳遞給社區或子女;智能化樓宇中的傳感器檢測到主人離開后,能自動通知控制器關閉水電氣和門窗,并對住宅內的安全情況進行監控,實時向主人的手機發送異常情況報告……。這些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不久的將來都會成為現實。
2、困難:“文化”不同,“網友”難以溝通
在過去很長時間內,一談到物聯網,大家腦海中想到的就是RFID,NFC,Zigbee等物聯網熱門技術。我們都知道,物聯網在網絡層次上可以大致分為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不可否認,感知對物聯網來說是最重要的,沒有感知,物聯網就是無源之水。所以在過去很長時間內,物聯網的鎂光燈都聚焦在感知層技術。正是這個原因,物聯網很多時候被稱為M2M。感知層技術顧名思義,其目的在于感知和接入,它無法勝任大范圍的聯網,因此M2M網絡往往是一種局域性的網絡。真正的物聯網不僅僅局限于物物相連的M2M網絡,人們夢想中的物聯網是可以長距離、跨區域實現的,比如深圳和北京,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物物相連。那就是說,一定要將物體與WAN互聯網絡聯系起來。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不應該局限在M2M上,而應該是廣域連接的矩陣(Matrix),即M2MtoMatrix,簡稱M3。在M3時代,傳輸層網絡管道將發輝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讓物聯網不再止步于M2M。通過物聯網,我的車和你的車也是“網友”,我家里的冰箱和你家里的冰箱甚至彩電、空調也是“網友”。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