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離開金風時提到的一點意見是,金風什么都好,有一條不大好--很多事不透明,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武總把這條意見轉給我,希望我拿出一個辦法。
三年前我到官廳現場,一位實習的新員工也向我反映過類似的意見:李總,讓我們到現場實習沒有意見,但沒有人告訴我們實習多久,實習完了干什么也不知道,我們感到心里沒有底。
在我看來,金風的很多事本來都是透明的,也應該透明--讓大家都知道,那么為什么會有人覺得很多事不透明而且很嚴重呢?我以為這里的原因有三:
一、我們的各級干部不會當生產隊長。在農村,早晨一敲鐘,社員們齊聚大樹下,生產隊長早已成竹在胸,站在高處,把每一個社員一天的勞動任務部署停當。收工了,隊長到地邊一溜達,誰的活干的怎么樣,基本看在眼里,等于驗收了,然后記工分。周而復始。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集體勞動方式,社員們每天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能得到多少工分。
遺憾的是,我們有些部門,有的干部連生產隊長這點水平都沒有。一年到頭不開會,新員工來了連談談話都沒有;工作無布置,無檢查,無績效考核(有時為應付上頭隨便打分),好的不鼓勵,不好的也不批評,在這個部門工作無好壞之分;部門的職責不清楚,每一年的主要工作、主要任務不清楚;誰該干什么,干得怎樣,從不檢查督促,幫助和指導部下更談不上;上級的精神從不傳達,更不要說貫徹落實;群眾的反映在這里從無回應。這個部門幾乎沒有管理,在這里的部門里工作自然是越干越沒勁。
還有一類干部,開會也好,與別人談話也好,包括寫報告,寫申請,老說的不明不白,不知是思路混亂,還是表達能力問題,有時連我聽了都糊涂。員工們不明白也不大好意思問,怕說自己是刺兒頭,也怕問了讓領導下不來臺。這里不是不透明,這里是一本糊涂賬;不是有意不說,是壓根說不到點上。不知什么時候起,中國人都變成謙謙君子、溫文爾雅了,不明白也不問,唯恐顯出自己的不明白來。年輕人在這種情況下這樣下去,不知該做什么,感到窩囊,感到沒有前途是肯定的。這種無所作為的局面,那里的干部要負主要的責任,上級領導的失察、考核的無效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那里的員工在這樣的狀態下,竟然忍氣吞聲沒有什么人出來反應,直到有人辭職,并且被問到時,才知道有這種情況,但已經遲了。大家不妨四下看看,凡是死水一潭的地方,凡是從不批評也不表揚的地方,都會令人窒息、無望,都是一些需要改造的地方。
二、公司明明有許多規定、制度、流程,我們有的人不照章辦事,不按流程辦事,有的居然走通了,因此把遵規守矩的人搞糊涂了,并引起無端猜想,以為這里面也許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在(即不透明),不然為何他們可以例外?
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在每一級的干部那里。你在批準一些東西的時候,無論口頭的還是文字的,你都嚴格把關,照章辦事了嗎?一個沒有規矩,完全憑干部的好惡、習慣行事的企業,在這里誰能找到方向?
不瞞大家,我到公司的初期,也有類似的感覺。我曾對有關領導說過這樣的話:"我辦企業二十多年,自以為還算一個明白人,但在金風有些事把我都搞糊涂了。"有的人瀟灑得很,報銷的票據也好,合同付款也好,甚至需要審查的圖紙,拿過來簽字,幾乎看都不看。讓他替公司把關,豈不扯淡?時間長了,我明白了,公司不是沒有規矩,是有了規矩很多人不自覺遵守--游擊習氣甚濃,規范管理太差。有人在這個領導那里走不通時,就繞到另一個領導那里,因此其他人就會產生想法:這個公司挺奇怪的,事情怎么可以這樣辦?領導們為什么掌握的標準和尺度會不統一?
你們注意一下,凡是請示一件事,該他管不該他管,想都不想,張口就答應的,報告或申請拿過來,問都不問,看都不看(調查一下更不用說了)就敢簽字的,都會讓人一陣肝兒顫。為什么?太隨便了。給這樣的干部做事,痛快倒是痛快了,有時把整個公司賣了都不知道。誰能不害怕?
我們公司的基礎建設始終不太牢固,始終形不成規矩,與這種隨意性的大量存在關系極大。正確的做法是,公司越大,按制度辦事、按規矩辦事、按流程辦事越重要。特別越少越好。這樣看起來有點不夠靈活,會損失一些效率,但不這樣做,公司就無章可循,就會陷入一團混亂。有人說自己找不到方向,也許與這類情況的存在有一定關系。
三、我們的變化太多,讓人無所適從。大家對每年的機構變化、干部調整有意見,覺得老是處在變動中,而且一個干部一個思路、一套做法,好的東西、制度、流程、經驗很難沉淀下來。每做一件事或一個項目,可以利用的、可以繼承的東西甚少,幾乎都要從頭來。
實事求是地說,由于這幾年公司膨脹得太快,盡管明確:機構要少變,干部要少動,但每年總有需要調整的地方。這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問題在于,這些變化與調整,并非要求什么事都從頭再來,該繼承的,該利用的,包括原來的工作安排、原來的項目,都應當繼續,即使要變化也應盡量是修正、完善,而不應一朝天子一朝臣,完全不管不顧推倒重來(據說荷蘭的圍海造田工程幾百年不變)。這讓普通員工很難理解,也很難適應。
有時候一項工作正在進行中,突然有了新想法,朝令夕改,朝三暮四,讓人無所適從。一些事情未能事前向員工講清楚,讓人不理解,事后也不主動收集意見,聽取反應,人們就會以為是公司瞎折騰。在這方面公司有責任,但公司人太多,地域跨度太大,不可能任何事情都開大會講清楚,這就需要發揮各級干部的作用,理解貫徹,層層傳達,而且不要走樣。比如去年初,公司制訂新的經營獎勵舉措,已經將生產加班的獎勵辦法改變為與生產量相關的提成辦法,但干部們自己未理解,也不認真探究明白并向各總裝廠認真解釋,結果到年底還有人質問公司領導為何不給員工加班費?還有,對外報價這樣嚴肅的事情,居然會一次一個價,一人一個價,不要說外人不明白,我們自己也都糊涂了。
我們一再說,干部的職責不在于自己干多少,而在于能否帶領自己的部下共同進步。各級干部要經常(不必每一天)將自己的想法跟部下講清楚(透明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當前的形勢怎樣,今年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哪幾項工作是重點,為什么做,目標是什么,誰負責,什么時間完成,驗收的標準是什么,都要盡量交代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定時間還要適當地檢查、督促,適當地講評和小結,這樣大家工作起來才能目標清晰,干得明白,干得起勁。這是干部的最基本的工作要領。
我們有的干部不明白這個道理,自己東一趟西一趟不閑著(看著他們經常出差,都替他們累得慌。我就想,他們是在做有效勞動還是在瞎忙活?),能干的事情差不多都扛在自己肩上,累得要死要活。部下做什么,做得怎樣,完全不知道,這樣的人可以當勞動模范,但不適合當干部。的確,跟著這樣的干部,員工倒是輕松了,公司的工作一塌糊涂,人們的生命在他的無序管理之下,在一片輕松中被大把地浪費了。于是有一點追求的人,有一點想法的人,要做點兒事的人,要辭職,這是必然的。
最后我要說,公司絕大多數事情都是透明的,因為都跟員工們的工作、利益、前途息息相關,不清楚就會有疑問,就不知道方向在哪里,這就需要一種互動,干部們要規范工作,學會溝通,員工們要敢于提問,甚至對上級、公司提出要求,工作目標清晰了,制度流程嚴肅了,心里的疑惑就會煙消云散,企業就會在大家的這樣一種相互的推動中不斷前進。
2011-3-10
摘自:李玉琢 《揮一揮衣袖》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