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四月天,中國四川繼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又迎來了一場以蘆山縣為震中的7級地震,我們知道在震區成千上萬的人正在與災難抗爭,而我們更多的人只能寄以深切的關懷、祝福與祈禱,愿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同樣,在這個美好的人間四月天,從全國GDP增長率及工業經理人采購指數來看,國內經濟依然表現得復蘇乏力。然而作為工業增長第一線的工業自動化產業該如何去規劃我們的經營模式與心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經濟疲弱的背景下,各行業都面臨著不同的生存困境,今天我們來聊聊他人的問題,以給予我們啟示。
最近看到一篇英國媒體的分析文章,說中國的未來決定于擁有2.2億的農民工群體,這個群體集中于70后、80后和90后,正是創造財富,消費財富的一代,同時他們的掙錢與消費觀念已經深受西方提前消費理念的影響,是未來消費的主體。英國《金融時報》旗下調研機構《中國投資參考》(China Confidential)對中國各地1500名農民工的調查顯示,農民工群體2012年總共消費了4.2萬億元人民幣(合677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另一面,自從國家新一代領導人上任,出臺了厲行節約的"八項規定"之后,昔日燈火輝煌的星級酒店、高檔禮品與奢侈品店冷清了太多。這些服務于高端消費的場所已經出現大規模裁員、降價與營銷模式轉變,甚至正在開建的五星級酒店中途轉建超市……這一系列八項規定之后的表現,只能說明中國的高消費是由公款買單占有很大的水分而助推的虛假繁榮。當然這種不合理消費模式終究是要被糾正或改革,那么這種高消費群體必然會減少,接下來的經濟將如何走下去?走過百年的五糧液和茅臺因此股價大跌,也要從降價開始回歸應有的中國名酒地位與市場,我們的社會生產與消費模式也必然要在陣痛中走向普通大眾市場的理性發展。而擁有2.2億農民工的群體,包括了來自農村的高素質白領、高技能工人以及其它活躍于市場中的商人等,今天中國的農民工不再是改革開放初期放下鋤頭涌入城市的低級工人,而今天的農民工只是來自農村,活躍于國家編制外的各級人,不是貧窮與低素質的代名詞,他們是當今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現狀的代表群體,是當前及未來主導這個社會的主要群體。他們創造,更消費。從這一點來看,我認可《中國投資參考》所做的調查結果,也認可他們的看法--中國的農民工群體將決定中國的未來。那么在中國畸形的公款消費繁榮之后,良性的經濟發展模式將隨著這一群體的需求而走上真正中國特色的消費之道。
中國曾以廉價勞動力著稱的"世界工廠",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高漲,制造業的"回流"與轉移,國內生產制造已經越來越從半自動化走向全自動化生產裝備,但是"世界工廠"的中國培養了一個特殊的"農民工"群體,成為了世界各制造商最看重的"世界消費市場"。一個新崛起的社會主體正代表著中國新的消費需求在改變著生產制造模式與技術創新,從傳統手機制造商諾基亞、摩托羅拉的衰落到蘋果的盛行,再到三星大尺寸的Galaxy Note系列,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手機的需求也不再只是通訊,不再是精致的小尺寸或是顯示的大尺寸屏幕,而是集通訊、娛樂、辦公等功能為一體的電腦、平板、手機的整合。這種知微見著的整合正反映著從終端產品形態到設備制造、自動化技術創新整合的開始。
誠然,技術只是制勝市場的一部分,但是往往更多的品牌成功進入消費者的視野在于他們對待市場的態度。一場"三聚氫胺"毀掉了著名奶企"三鹿",雙匯、酒鬼酒、肯德基等多品牌皆因品質問題而被消費者冷落。最近最被國人冷落地當數中國紅十字會,曾經被曝出一系列紅會丑聞卻高高在上地從不對人們的質疑進行調查與解釋,而使其在抗震救災募捐中陷入困難……無論是原料做假還是態度傲慢,我們都看到一個品牌很差誠信力,幾乎等同無道德,試想一個無道德的企業,一個無道德感的公益機構,如何會博得人們的信任與支持?則公信力更無從談起。當然,與之相對的便是那些秉承良心做事的企業或機構,如百年同仁藥業、壹基金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個品牌公信力的建立是從創業開始到持續發展中,必然從原料到生產,精工精道,以持久誠信博取客戶信任,其功力不可謂不久。而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想必每一個企業更是深知。一個人積累一生的良好名聲可能只是因為一件錯事而身敗名裂,大至一個企業品牌或只因一件丑聞就足以使其關門歇業,甚至破產。
馬克思曾說過,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我們可以看到以追逐利益為根本的資本,或許從開始就注定了他"奸商"的本質,但是西方工業資本歷經百年時間,在一次次道德誠信與市場選擇的較量中,逐步建立了以西方契約精神為基礎的商業道德,以品質為基礎,通過不斷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等方式參與市場競爭。在今天我們看到很多領域的品牌,即使只是一根小小格羅茨縫紉機針也是德國的專業百年品牌,在自動化行業里的西門子、菲尼克斯等品牌都是從一個專業的小產品做起,隨著品質與技術的提升,不斷拓展相關系列而發展至今,但是他們那種專業嚴謹的生產制造態度從來沒有絲毫懈怠。
企業是資本的載體,利益是資本的目的,然而在人類文明發展至今,企業必然是在市場需求中的創新與商業道德的藩籬下有序運營,才能長此以往。最近香港貨柜碼頭罷工潮依然在發酵,曾經身披多種社會榮譽光環的亞洲首富李嘉誠被工人高舉著"吸血鬼"形象而吶喊……孔子曰: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農民工"正在創造財富,更在消費財富,"農民工"更在追求公平、自由。我想,這是文明發展的必然,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豈是一個或所有的李嘉誠們所能拒絕的洪流?識時務者為俊杰。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