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全世界90%以上的電力負荷都靠傳統的集中式大容量供電。隨著電力系統的日益復雜化以及用電需求的增長,集中式供電的一些弊病逐漸暴露出來,如不能靈活掌握負荷變化,不能滿足偏遠地區的供電需求,又如局部事故擴散后造成的大面積停電事故等。
20 世紀80年代末,歐美地區紛紛開始采用分布式發電,全球電力工業出現由傳統的集中供電模式向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供電模式過渡的趨勢。我國分布式發電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到2006年以熱電聯產為主。據不完全統計,裝機容量接近500萬kW,占全國發電容量不到1%。2008年,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遭遇了持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全國大電力系統在抗災中屢屢受創。因此,規模小、效率高、運行方式靈活的分布式發電在災后受到各方熱捧。
近年來,中國的分布式發電取得了較快發展,但相較于歐美分布式發電的蓬勃發展,我國分布式發電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目前,分布式發電在國內只有一些示范項目,真正商業化的分布式新能源工程還沒有,個人分布式發電仍面臨上網價格和政策等多重困擾。因此,我國還需借鑒國外經驗,完善商業運行模式以促進分布式發電的健康有序發展。
分布式電源自發自用效率最高、代價最小。據了解,分布式電源主要接入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因此其帶來的投資都包含在國家電網對配網投資里。
為了鼓勵分布式發電,美國早在2001年就頒布了《關于分布式發電與電力系統互聯的標準草案》,允許分布式發電系統并網運行和向電網售電,到2003年底,美國分布式發電容量約為234 GW;丹麥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政策和稅制,為了鼓勵發展分布式發電,丹麥《電力供應法》規定,電網公司必須優先購買新能源發電企業生產的電量,而消費者有義務優先使用新能源發電電能。
2013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將分布式電源定位于用戶附近,所發電能就地利用,以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電網,且單個并網點總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發電項目。這是繼去年《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后,將分布式發電從光伏擴展到包括天然氣、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資源綜合利用發電等類型。
最新發布的《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指出,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風電項目不收取系統備用容量費,其他分布式電源項目執行國家有關政策。國家電網公司再次就提供優惠并網條件、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優化并網流程、簡化并網手續、提高服務效率等措施做出了承諾,其中所說的免費并網服務包括免費提供關口計量裝置和發電量計量用電能表。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不斷轉型,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也在持續進行中,引入競爭機制,降低電力生產和供應成本,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其根本目的,而完善的商業模式可以促進這些目的的實現。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并網投產的分布式電源1.56萬個,裝機容量3436萬kW;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容量33.8萬kW,分布式水電2376萬kW,世界第一。
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我國將建成1000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10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分布式太陽能發電達到1000萬kW,建成100個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應用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分布式電源發展的新階段即將到來。
但同時,如果分布式發電完全放開,大家都來投資分布式發電,希冀分一杯羹,無疑將造成用地、環保、安全等一系列問題,步大建小火電的后塵。因此,完善的商業化運作模式是分布式發電健康發展的必要基礎。
據悉,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分布式能源發展補貼方面的政策,國家能源局也正在制定《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以及《可再生能源電力優先上網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我國的分布式發電還剛剛起步,因此打好基礎至關重要。國外有許多經驗可以借鑒,但須結合具體國情,中國幅員遼闊,資源分布不均,且受天氣影響。因此,分布式能源發電還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逐步完善商業模式,促進分布式發電健康有序發展。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