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作為工信部扶持太陽能光伏產業若干意見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硅棒、硅片、電池組件及薄膜太陽能等光伏全產業鏈產品的市場準入條件,將于上半年出臺。
準入條件將從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環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數字,作為引導未來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性指標。未來,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或項目,將受到銀行貸款、土地審批和環評等多個方面的政策嚴控。
分析人士指出,工信部一直力推光伏行業的市場準入標準。2012年出臺的多晶硅準入條件實施以來,業界普遍反映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市場的規范及企業以技術研發促成本降低的速度。此次在全行業引入準入標準,一方面將以明確政策信號提速光伏制造業的產業整合步伐,推進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在目前政策補貼資金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準入條件的出臺也有助于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向優勢企業傾斜。對于技術優勢明顯的部分A股光伏類上市公司,將有望靠技術進步降低成本進而擴大市場占有率。
光伏準入加碼倒逼產業升級潮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涉及光伏全行業的準入條件,預計會在上半年推出。未來,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或項目,將受到政策方在銀行貸款、土地審批和環評等多個方面的嚴控。
在眾多市場分析人士看來,政策將引導光伏行業全面進行技術升級,在政策補貼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優勢企業或可率先突圍。
政策力保優勢企業
作為國內一家中型光伏企業的技術副總,趙建明此刻憂心忡忡。去年遭遇一整年“訂單荒”的廠子,盡管今年因國內市場大門的徐徐打開而收到一些訂單,但面對目前上漲乏力甚至低于成本的市場價格,這些訂單帶來的結果可能是增收不增利。
在全行業利潤空間普遍被壓縮的大環境下,多數廠家唯一可考慮的是降成本。趙建明明白,要達此目的無外乎兩點:產能規模化和研發低成本技術。“但在國內銀行貸款普遍收緊的背景下,擴充產能已經無以為繼,而技術研發也需要資金,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就是維持現狀。”他說。
當前的光伏全行業可謂負債累累,截至4月15日已發布年報的A股光伏概念公司平均負債率達48.39%,一些公司如樂山電力(600644)、海潤光伏(600401)甚至高達70%以上。趙建明坦言,今年以來銀行貸款逐日收緊,讓日子變得更艱難。
不單如此,他從昔日下游大客戶那里反饋的消息得知,目前電站開發商都在苦等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和度電補貼方案的出臺。“如果補貼達不到預期,下游市場一時無法大規模打開,將會讓我們這些上游制造業企業又得寅吃卯糧,甚至無米下炊。”他說。
自去年底以來,“挽救光伏于危局”的政策信號傳出,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但關鍵性的電價補貼政策卻遲遲未公布。對個中原因,業內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國家用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財政補貼資金并不充裕,“指望60億的補貼拉動1500億的市場很難”。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王世江博士表示:“既要扶持光伏產業發展,但又無法惠澤眾生。目前最現實的選擇就只能是扶持優勢企業先脫貧,這也是當前推進光伏產業整合、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必須之舉。”
有券商研究員分析,這可能意味著未來扶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意圖已然明確,那就是力保優勢企業重新崛起,未來的補貼和銀貸也可能重點向這些企業傾斜。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