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力成本上升,生產資料價格高企的當前,中國是否已開始進入產業升級轉型期?從“十二五”規劃中著重提出發展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等七大產業來看,中國已進入產業打造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轉型升級階段,著重于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轉變。而走到這場產業轉型升級的前鋒便是活躍在各制造業設備線上的自動化產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自動化制造企業將如何在先鋒位置上實現自身的產業轉型升級?上海韓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尚旻先生在此探討中談了他個人的見解。
轉型升級服務創新當先
《PLC&FA》:當前的產業發展已顯現出中國產業已開始進入轉型升級階段,從自動化產品制造產業來看,都包括哪些內容的轉型升級?
韓尚旻:我認為當前的自動化產品制造轉型主要以技術升級為主。市場需求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進和提升,而不是全新的需求改變而完全需要一個新產品或新概念來適應當前市場需求的升級要求,所以更多的是以技術升級來帶動產業升級。
在這場產業轉型升級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應用,二是服務。首先從應用來講,隨著自動化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已經突破固有的鋼鐵、紡織等傳統的大型制造業,已廣泛應用于新能源、農業、市政、交通和建筑等行業,這些新行業的應用需求更趨向于操作性能的復雜多樣化、智能化、模塊化,新興行業應用需求的崛起帶動了自動化產業的升級。而在傳統制造業方面,如何突破現有的制造困境,大幅度提高效率和質量,實現柔性制造,這也給自動化技術的升級發展帶來了動力。
其次,更多的產業升級將以產品服務升級為主,將改變以往以提供技術支持,解決故障問題為主售后服務模式,取而代之的將是從產品研發到產品生命周期結束的全方位的服務模式。這個全方位服務模式包括:一是在研發前期考慮直接客戶和終端用戶需求,能否將客戶利益最大化;考慮中間商等渠道商在從成本到市場的產品推廣難易程度。二是在售前要對產品做內部檢驗,新產品是否與現有設備配套或完全兼容等問題。三是在銷售期間我們能夠給客戶提供的不僅是優質產品,而且能夠給客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例如銷售一套光電傳感器,我們要做的還可以為客戶提供配套整個設備工程的最佳解決方案,使之達到產品使用最佳性能,提高工程安全性。四是售后服務中重要的不僅是解決客戶出現的故障,更在于從客戶的整體使用設備狀況中查出存在的操作或產品方案問題,并能得到客戶再使用后的進一步反饋,實現全程服務。
產業轉型升級對于企業員工素質的提高來說是一個挑戰,韓榮電子為應對當前市場升級需求已開展了以業務交叉性為主的培訓,以提高員工在服務中的全方位能力。
利益置換助企業轉型
《PLC&FA》:在產業轉型期,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是關鍵。有人提出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應用創新、服務創新等一系列應對策略,依據現實要符合利潤收益和生產力的原則,您認為這些策略哪些更加務實可行?在當前他們共指向的市場需求點有哪些?
韓尚旻:技術創新對于自動化產業來說,難點在于一些電子元器件等精密技術的突破需要長時間和多精力投入,不是朝夕可完成的事情,同時這個行業里一些主要的基礎技術已發展成熟,多數企業可拓展的空間在于制造工藝和元器件質量的提升與改進;應用創新在于產品是否在某一個行業里突破以往限制以更加創新性的應用方案出臺,和拓展到更多的行業應用,這同樣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探索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另類的技術創新。
我認為產品升級和服務創新對于多數企業來說更加務實,它們共同指向的市場需求在于更高的性價比,和有效拓展應用行業。例如,0.1和0.3在數字上差別不大,但是在溫控器上,這兩個百分點的差距關乎從基礎工業制造到醫療等精密行業需求的跨躍,這兩個百分點的產品升級將拓展更大的行業市場。
《PLC&FA》:如何將產品升級和服務創新有效結合起來,您是如何思考的?
韓尚旻:在考慮將一款產品進行改進升級之時,不單從企業自身成本和研發實力來考慮,也要從客戶市場需求出發,做客戶角度換位思考去解決技術難題和升級需求,從服務客戶的角度來改進升級產品。二者的結合是一場從關注企業利益轉向首先關注客戶利益的從產品到服務的升級轉變。
轉型期更關注競爭力打造
《PLC&FA》:在全球產業都已開始進入不同程度的轉型期,外企和國內本土企業在國內市場中的競爭格局是否改變?二者在產品開發和客戶服務方面的發展方向有何不同?
韓尚旻:外企和本土企業在自動化產業十多年以來的競爭格局是有所變化的,但是沒有質的改變。一是在產品質量方面,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高漲,本土企業正在從仿制、低質低價向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性價比方面轉變,向知名外企品牌看齊;在2003年之前進入國內的歐美、韓日品牌在行業里處于高質高價的高姿態,隨著本土品牌競爭力的加劇,從2003年以后外企開始考慮如何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大市場,則出現了固本降價,實現外企本土化制造與服務,如韓榮電子于2003年開始在國內設廠,并以中國思維習慣介入服務模式。總體來說本土企業更多的是低成本優勢,外企品牌仍然是高技術優勢。而外企品牌本土化以后如何進行有效的內部管控,也是外企當前面臨的一個問題。
《PLC&FA》:是需求推動了產品升級和服務創新,還是產品升級和服務創新引導了需求?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企業如何把握市場需求先機,在產業轉型期提升競爭力?您的看法是什么?
韓尚旻:產品升級與服務創新,二者相輔相成,需求是產品升級和服務創新的動力,產品升級和服務創新帶動了需求,隨之也推動了需求升級。這期間的產業轉型是一個較長的時期,無論哪個企業都會產生變革的陣痛。即使是技術實力強的企業,由于其固有技術存在太久反而會束縛研發人員手腳,阻礙技術突破;產業轉型期市場需求也產生較大波動,市場具體需求可預見性較弱。
在此我認為提高企業競爭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大市場宣傳力度,無論當前的市場是否有需求,都要廣而告之的宣傳;二是加大銷售力度。從撒網式銷售轉變為分區域分行業分渠道進行對點跟蹤銷售,并且向細分行業里派駐專業銷售人員跟進的方式;三是保證現有客戶牢牢抓住,同時通過對市場調研和一線銷售反饋進行信息分析,挖掘潛在市場需求和客戶;四是推進全方位客戶服務;五是提高效率。效率不單在于供貨速度,更注重整個團隊和公司的運作效率的提高,以“差不多精神”轉向“準確、精確、精通”,即無論來自于哪里的信息一定要反饋準確,對于任何一個生產、銷售、服務步驟的要求要百分百精確無誤,業務不僅要精通自己的職責范圍業務,還要熟悉其它交叉業務。
在自動化產業轉型期,我認為我們要從基礎業務做起,扎實技術,踏實服務,順利渡過轉型期,與客戶一道迎接新的生產制造時代。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