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博鰲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指出:我特別擔心一些企業嘴上談改革,實際上卻想變成既得利益者,只希望維護特權。企業家不要滿足只努力做一個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然后創造機會見領導,找機會做一些別人不能做的事,我覺得這是一種變態企業家。
一直以來,人大代表是榮譽,更是義務和責任,作為人民的"使者",企業家代表應當要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利,為人民服務。每年的"兩會",企業家代表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不僅是源于企業家本身的魅力,更因為大家對他們的提案寄予了厚望。這些代表中,絕大部分都是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家,他們具備高度的責任感,會站在人民的角度上建言獻策,給出保證老百姓權益、維系社會穩定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提案。但也不免一些別有用心的代表,就如張維迎教授所提及的一樣。
創業多年來,我也著實見過不少嘴上講改革,內心卻是渴望成為利益者的人大代表。兩會是他們經營人脈、深化政商的"會所",他們在兩會上的提案不是更多集中于社會的責任,而往往關心對自己有利的政策。從根本上說,這些人并不具備人大代表的資格。
選好代表很重要,優秀的企業家代表才能知道群眾的想法,才能明白群眾的意愿。不過,自從我們過了18歲擁有公民權之后,有多少人真正參加過人大代表選舉的投票?正是制度和程序存在漏洞,才讓一些人有機可乘,公民不能夠真正投身到選舉當中,公平公正的選出符合民愿的企業家代表。
近來,企業家為當人大代表行賄的丑聞也多見不怪了。有企業代表曾直言不諱的透露,從未參與過代表選舉,對實際流程也不熟悉,但只要愿意用錢就可以搞定。據悉,成為一縣之代表或委員,都要花上幾十萬或上百萬,更何況是人大代表。但大家還是趨之若鶩愿意花時間花資源去換來這個頭銜,因為攀龍附鳳之后,可以輕而易舉見到真正掌權的領導,辦成對自己有益的事情。而這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政府監管部門存在的問題,沒有一個嚴格有效的機制監督有權利的領導,是導致他們濫用手中權利、以權謀私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這樣的負面影響極壞,這才是造成基礎腐敗的根源。
采用更加科學和合理的制度來監管我們的選舉以及約束領導的權利,才能讓人大代表發出更多人民的聲音。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