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紅綠燈、公園長椅、穿梭的汽車……這些在傳統展會場景中很少見到的東西出現在了“大都市解決方案”的展廳里。在6000平方米的展廳內,130多家參展商展示著各自為未來城市設計的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
電動車被認為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但充電難是制約其發展的障礙之一。德國SEW傳動設備有限公司展示了非接觸式充電裝置,有望解決這個問題。與現有充電樁不同的是這種充電裝置將線圈埋于地下,借助電磁感應,為停泊在地面的車輛充電。
這種裝置可埋設在停車場、出租車停靠站、公交車站、紅綠燈前等位置。當電動汽車停靠在充電裝置上方時,便能自動充電。如果城市中安裝了足夠密集的充電裝置,將有助于降低對車載電池容量的要求。
SEW公司“都市物流與電動汽車”項目主管托爾斯滕·格茨曼介紹說,這種技術已在工業生產領域,如工廠車間的自動導航搬運車上得以應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部分區域也在試用這種非接觸式充電技術。
來自中國湖南的遠大集團對于未來城市建筑的發展趨勢也有自己的見解。其展位的醒目位置擺放著一座摩天大樓模型。這座號稱“天空城市”的大樓設計高度838米,總共220層,包括住房、學校、醫院、酒店等設施,涵蓋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
這座高樓的另一個特殊之處在于其“搭積木”式的建造方式。組成大樓的各主要部件和內部管線先在工廠生產、安裝,再由工人在工地搭建。搭建過程預計耗時約100天。
遠大在展會的工作人員指出,高樓可解決未來城市土地資源稀缺問題,而模塊化的建造方式也有助于提高效率。
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展示則側重于房屋對能源的智能管理。智能房屋的電力來自利用風能、太陽能的自主發電系統。從外部電網獲取電力時,房屋內的計算機系統可自動監測電價變化,在電價較低時購電。而儲能裝置可將新能源電力儲藏起來,既可供房屋用電,也可用于電動車充電等用途。
施耐德電氣投資公司則帶來智能電網、智能水管理等智能城市解決方案。德國鐵路公司、德國弗勞恩霍弗公司等展商也各顯其能,盡管其某些技術和方案尚處概念階段,但也有不少技術方案已在大大小小的城鎮獲得應用。
聯合國數據顯示,城市僅覆蓋地球表面積的3%,卻消耗了全球75%的資源。到2030年,全球60%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
“越來越多的人想住在大城市,這是全球性趨勢”,漢諾威工博會主辦方、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管理委員會委員約亨斯·科克勒說,“城市在運行成本、能源消耗上都必須保持高效,大城市和城市群的發展使得對智能技術的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未來城市如何智能、高效、可持續地運行,如何更適宜居住,這是"大都市解決方案"的參展商力圖解答的基本問題。”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