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十八大"提出"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的工作作風后,全國上下反浪費、反腐敗的浪潮來勢兇猛,并且部分效果立竿見影,老百姓都大快人心、拍手稱贊。其實,不管是浪費還是腐敗都不止于官場,社會各個階層和行業中也是屢見不鮮。
有數據表明,我國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大行其道的公款吃喝宴請,讓許多官員沉迷于鋪張浪費,普通老百姓喜歡點太多又不樂意打包的現象也是隨處可見。習而久之,浪費不僅僅在"舌尖"上,也影響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各個環節。
下班后,辦公室的電腦依然開著,飲水機同樣燒著、茶水間人走水沒關、復印的紙張從來不懂二次利用,類似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浪費比比皆是。在全國提倡節儉之風時,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響應國家的號召,身體力行的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作為一個能源消耗大國,我們面臨著資源匱乏的危機,而工業消耗能源占全國能源總消耗量的70%以上,踐行節能減排是工業企業的責任。在這方面,有很多企業也做出了表率作用,臺達正是如此,從研發到生產無不圍繞著環保的主線:在生產線上加裝自行設計的電力回收系統,回收率高達95%;在設備表面做隔熱處理,減少熱氣排放,進而節省室內空調用電;在動力設備上安裝變頻器,節省30%的用電量……
腐敗和浪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過去短短幾個月的反腐過程中,多地高官陸續落馬,他們曾經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謀福謀利、奢侈揮霍,眾多被揭露的真相讓大家看得觸目驚心。俗話說:"一個老板絆倒一群官",腐敗官員受賄的源頭大都是企業。在中國,辦事求人早已成為一種社會風氣,扭曲了大家的社會價值觀,又何況是企業。官商勾結,企業通過打點關系可以競標到一個賺得盆滿缽滿的工程,官員也能從中嘗到不少甜頭,大家各得其所。這種不公平的惡性競爭,擾亂了整個行業的正常發展,嚴重打擊了同行其它企業發展的積極性,造成國家、集體財產被私人大量侵吞,企業把心思都放在了拉關系、行賄上,而不去想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如此循環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借由這次深入人心的反腐斗爭,應該可以鼓舞不少企業,為大家帶來正能量,促進更多行業的正規經營。
詩人李商隱在總結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的時候感嘆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句話至今對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和一個人都是警世良言。反浪費、反腐敗從官員做起,樹立正氣之風,更能潛移默化到我們每個行業、每個普通人之中,國家才能興旺。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