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其新浪微博上透露:"三一起訴奧巴馬案件取得重大進展,法官已正式決定受理該案件,這是美國行改司法史上的第一次!" 2012年9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發行政命令,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三一集團旗下風電公司在美建設風力發電廠,三一集團由此遭受巨額損失。而今,美國法院愿意受理一個外國公司起訴總統和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案件,不論三一重工能否在這次訴訟中獲得勝利,都將為走出國門的企業爭取到更多話語權,可謂意義深遠。
走出去,是眾多中國企業的長遠目標。即使面對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企業還是愿意出去闖,不僅僅是為開拓新市場、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更重要是對企業自身發展的肯定,能夠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落地生根,就意味著企業進入了世界級的行列。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中,不乏走出國門的成功先例,例如海爾、聯想,它們為其它企業起到了"領頭羊"作用。
來自歐盟委員會的最新消息,自3月6日起,將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強制進口登記,這意味著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追溯期確立,即在6月6日當歐盟裁定雙反稅率以后,也將對這三個月進口歐盟的光伏產品追加稅率。光伏產業協會一位人士認為,6月歐盟雙反初裁之后,中國光伏產業將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這個事件告訴我們,尚且產品要想走進海外市場都是壁壘重重,更何況企業要扎根進去。或是政治因素,或是貿易保護,企業初期發展的艱辛是無法言喻。近兩年來,華為、中興和三一重工等一批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中頻頻受挫,也讓我們開始思考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要如何才能走更遠?
做足準備工作是必要條件,企業家對海外市場的親自考察和充分了解缺一不可。在中國,大多數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的不足之處就是:缺乏對國際市場和國際法律的系統了解,不熟悉國際企業的管理方式和資本運作方式以及與當地政府之間的溝通不夠密切。企業家只有先把這些準備功夫做足,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入鄉隨俗很重要,同樣的產品放在不同國家,生產技術是相同,但市場環境卻千差萬別。清晰的了解國外客戶需求,不僅是要培養出擁有國際視野的高層管理人員,更需要建立一支本地化的團隊。從海爾、聯想的成功經驗來看,"收購或兼并"也是快速進入當地市場的捷徑,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組建海外管理團隊的時間。
借助法律知識來維護企業,三一重工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事情讓我們看到了法律的力量。該國的法院愿意受理一個外國公司起訴該國總統的事件,放在中國來看是不可思議,這正是由于兩國不同的法律體制而造成的。對于國外法律的應用,國內企業基本都處于蹣跚學步的階段,只有達到與當地企業對法律應用同樣熟悉程度,中國企業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
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視。過去,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同時也借由向其他國家提供援助及貸款的方式,為中國企業在對應的國家提供優先合作機會。不過,政府還有更多政策應該完善,比如對解決國際貿易糾紛采取的措施不夠堅決、為國內企業爭取公平競爭的力度也不夠等等諸如此類,這些政策的健全將幫助企業少走很多彎路。
身在異鄉為異客,是異客就難免會有各種不適應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企業亦如此。不管走出去的道路如何荊棘,方法總是比困難多,企業邁開了走出去的腳步,就應該努力走更遠。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