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悉尼上周召開的首屆全球“地球之外礦業論壇”傳出信息,派送采礦機器人到月球和小行星上采挖珍貴的稀土礦將有望成為現實。而比爾·蓋茨近日也發表預測稱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將成為可以改變世界的未來發展趨勢。
比爾·蓋茨近日在Reddit的“有問必答”欄目中對未來科技領域的下一件大事進行預測,認為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可以改變世界。
而上周,在澳大利亞悉尼,來自力拓、瑞典山特維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等空間發展領域與采礦業的權威機構,就太空探索與礦業挖掘的合作發展進行了討論。科學家們認為,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到月球和其他小行星上采礦將極具前景。這意味著2008年的美國大片《機器人總動員》講述的機器人太空作業后將物質運回地球這樣的場景,也許在幾年內就會變成現實。
會議召集人、澳大利亞航天工程中心負責人安德魯·登普斯特表示,月球采礦沒有技術障礙,大量相關技術目前已經存在,唯一的制約的是商業成本問題,實現速度將遠遠快于預期。
研發實力領先全球的NASA目前正在開發月球采礦機器人“RASSOR”,該機器人可以通過機械手臂在月球上行走,攀爬以及鉆井挖掘。NASA的設計初衷是通過機器人挖掘月球表面的水和冰的成分來轉化為火箭使用燃料或宇航員呼吸的空氣,但目前看來機器人有能力采集更多月球上的土壤或礦物質。按照計劃,該機器人明年年初就將正式開展測試。
除了機器人太空采礦外,中國的制造業也在迅速進入機器人時代。往年春季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科技集團的招工旺季,各廠區排長龍應聘的場面往往異常火爆。但在今年,富士康新員工招聘情況卻變得非常冷清。業界紛紛猜測,富士康招工市場降溫的主因是公司大規模啟用工業機器人。
富士康掌門郭臺銘在2011年宣布,未來三年內將在組裝工廠生產線上累計部署100萬臺工業機器人,取代現在簡單重復的人力勞動。預計這一現象很快會在其他制造業領域出現。
種種跡象表明,工業自動化時代已越來越近。科技部2012年印發《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中提出,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裝備,發展和培育一批高技術產值超過100億元的核心企業,同時,將重點培育發展服務機器人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公共安全機器人、醫療康復機器人、仿生機器人平臺和模塊化核心部件等四大任務。總體來看,機器人行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行業內的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公司值得長期關注。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