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早已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光光只是工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我們的各類智能設備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傳感器產業作為國內外公認的具有發展前途的高技術產業,以其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滲透能力強、市場前景廣等特點為世人矚目。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大力加強傳感器的開發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普遍應用”等一系列政策導向和支持下,在蓬勃發展的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市場的推動下,傳感器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并在技術創新、自主研發、成果轉化和競爭能力等方面有了長足進展,為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階段,我國在傳感器技術研究方面,正在逐漸縮小與國外的差距,一批基于MEMS技術的新型傳感器正在進入市場,在各領域中不斷拓寬應用范圍,設計技術、材料控制技術、生產技術、可靠性技術和測試技術不斷發展成熟,量產能力逐步提高。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我國生產的傳統傳感器,如力學量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光學傳感器、電壓敏傳感器,產銷形勢穩中有升,不僅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逐步增長,還同時滿足了部分國外市場的需求。
我國工業現代化的進程和電子信息產業以20%以上的速度連續高速增長,帶動了傳感器市場的快速上升。近幾年,傳感器在醫療、環保、氣象等專用電子設備中的應用也快速增長,所用傳感器占市場份額的15%左右。上述行業對傳感器的大量需求,為本土傳感器產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未來五年,國內傳感器市場平均銷售增長率將達31%。本土傳感器需求規?焖僭鲩L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工業電子設備和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和專用電子設備等。工業電子設備和汽車電子是電子信息產業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也是傳感器應用最多的領域,如測量各種工藝變量、電子特性和物理量,以及傳統的運動/定位等。
迄今為止,我國傳感器產品僅有10大類、42小類、6000多個品種,尚有大量的品種短缺。由于在技術和生產能力上同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產品技術檔次低,品種規格不齊全,國內傳感器產品還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特別是一些高檔傳感器、MEMS傳感器、汽車用傳感器以及專用配套傳感器等,這些仍然主要依賴進口。
近年來,隨著智能制造、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興起,掀起了全球傳感器產業的新一輪飛速發展,2011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容量為575億美元,預計2017年可超767億美元。而中國傳感器產業受集中度低、整體檔次低、創新能力差、人才匱乏等制約,高端產品大多依賴進口,傳感器產業發展落后將成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瓶頸,與會學者疾呼加速推進已迫在眉睫。
眼下各地積極打造的物聯網產業,包括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很大程度取決于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傳感器規模化制造技術的發展,“十二五”期間國家大力發展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業界可采取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加速推動傳感器產業發展,新型敏感材料開發,納米傳感器、超導傳感器、智能傳感器等均可是研制方向。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