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的市場參與者主要包括整車制造商和各種零部件制造企業。"十五"以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堅持對外開放政策,走依托國內市場、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發展之路,整體水平和能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相關制造企業在廣泛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基礎上,制造水平大幅提升,設計能力顯著增強。部分骨干企業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產品,掌握了整車和關鍵總成核心技術,不僅能夠滿足國內軌道交通項目的需要,而且具備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
隨著我國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2,477.3億元,出口交貨值84.1億元,"十一五"期間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銷售產值年平均增長率約為31.9%。已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制造基地,生產能力已居世界領先地位。形成了以主機企業為核心、以配套企業為骨干,輻射全國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鏈。現已擁有年新造大功率機車2,000臺,動車組、鐵路客車和城軌車輛8,000輛,各型貨車60,000輛,大型養路機械500臺套能力以及年大修機車2,000臺,動車組及各類軌道客車5,000輛,各型貨車70,000輛的能力。
由于產業政策和一些技術準入壁壘的限制,整車制造的市場集中度非常高。國內的整車制造商主要為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兩家企業擁有95%以上市場份額。國外的整車制造商主要是加拿大龐巴迪、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等。
圖表 27:我國軌道交通車輛設備主要供應商匯總
國外車輛設備提供商
|
國內車輛設備提供商
|
BOMBARDIER
|
中國北車集團
|
ALSTOM
|
中國南車集團
|
SIEMENS
|
上海電氣
|
GE
|
|
Ansaldo Signal NV
|
|
ALCATEL
|
|
中國市場競爭格局
1國內廠商參與者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為國家軌道交通運輸提供機車車輛、城軌地鐵車輛及各種重大技術裝備產品,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因此,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歷來是我國重點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2000年,鐵道部下屬的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分拆為北車集團和南車集團,并劃歸國務院國資委管理。兩集團一直是國內主要的兩大綜合性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95%,擔負著促進我國鐵路運輸現代化的重要職責。在國內軌道交通裝備市場,鐵路機車、客車、動車組、貨車和城軌地鐵車輛的新造,主要集中于兩集團內,少數其他國內企業涉及貨車新造、車輛修理的少量業務。
圖表 28:2010-2012年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銷售業績
公司及產品(單位:億元)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中期
|
|
中國南車
|
動車組
|
147
|
211
|
138
|
同比增長
|
84.0%
|
43.7%
|
37.4%
|
|
城軌地鐵
|
72
|
83
|
31
|
|
同比增長
|
63.0%
|
14.8%
|
8.1%
|
|
總營業額
|
649
|
807
|
425
|
|
同比增長
|
39.9%
|
23.9%
|
5.8%
|
|
中國北車
|
動車組
|
117
|
239
|
95
|
同比增長
|
104.7%
|
105.1%
|
-16.1%
|
|
城軌地鐵
|
52
|
61
|
34
|
|
同比增長
|
131.6%
|
18.8%
|
53.7%
|
|
總營業額
|
622
|
894
|
428
|
|
同比增長
|
53.5%
|
38.9%
|
4.2%
|
2國外參與者
來自國外的競爭者主要包括龐巴迪、阿爾斯通、西門子、通用電氣、川崎重工等軌
道交通運輸裝備整車和零配件生產商。由于產業政策和技術準入壁壘的限制,目前國外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尚不能在國內獨立開展整車生產業務,但借助中國加入WTO 及
鐵路跨越式發展的契機,以上企業通過合資設廠、技術輸出、聯合體投標等方式已經進
入并拓展了中國市場,成為了國內軌道交通裝備市場重要的參與者。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