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統(tǒng)啟動代碼一般由兩部分構成:引導代碼和操作系統(tǒng)執(zhí)行環(huán)境初始化代碼。其中引導代碼一般也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板級、片級初始化代碼,主要功能是設置寄存器初始化硬件工作方式,如設置時鐘、中斷控制寄存器等,完成內存映射、初始化MMU等;第二部分是裝載程序,其功能是將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程序映像從只讀存儲器裝載拷貝到系統(tǒng)RAM中,并跳轉到相應代碼處繼續(xù)執(zhí)行。操作系統(tǒng)執(zhí)行環(huán)境初始化代碼主要由硬件抽象層HAL代碼、設備驅動程序初始化代碼和操作系統(tǒng)執(zhí)行體初始代碼三部分構成。
本文以摩托羅拉MPC860處理器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操作系統(tǒng)CRTOSII為例,研究嵌入式系統(tǒng)引導程序設計和實現(xiàn)技術。嵌入式軟件開發(fā)涉及調試模式和固化模式兩種運行狀態(tài)。調試模式主要解決如何目標板上調試正確性未經(jīng)驗證程序問題;而固化模式主要解決如何引導已調試成功程序問題。相應,引導代碼設計應針對兩種模式分別進行。
1 調試模式系統(tǒng)引導
1.1 調試模式引導代碼作用
1 調試模式系統(tǒng)引導
1.1 調試模式引導代碼作用
一個完整嵌入式軟件解決方案大致包括四方面:①硬件平臺配置初始化和系統(tǒng)引導代碼;②操作系統(tǒng)軟件執(zhí)行環(huán)境初始化代碼;③操作系統(tǒng);④應用程序。
上述四方面中,引導代碼是本研究中力求解決問題。事實上,板級初始化、操作系統(tǒng)硬件抽象層、設備驅動程序三者整合到一起,就構成了嵌入式系統(tǒng)中BSP(板級支持包)主體。BSP代碼與具體目標板硬件設計相關,同時也與應用程序設計要求相關,針對應用程序提出不同要求,例如不同設備驅動程序、不同中斷源個數(shù)、不同中斷優(yōu)先級安排、是否啟用MMU機制等,BSP部分應作出相應安排。上述第四部分應用程序是建立前三部分正確運行基礎上,并需反復調試。
由上述分析可知,BSP和應用程序代碼正確性一次編寫不能到保證,需要經(jīng)歷“調試——修改——調試”反復過程,需要建立一個可靠調試環(huán)境。該環(huán)境建立基礎正是調模式下引導代碼。
1.2 引導代碼調試方法
本研究實驗采用一種稱作BDM(Background Debug Mode)OCD(On Chip Debuging)調試技術。BMD是由Motorola公司提供一種硬件調試方法,類似于JTAG調試。它利用處理器提供調試端口調試。MPC860采用一種特殊BDM——EPBDM,其運作相當于用處理器內嵌調試模塊接管中斷及異常處理,用戶設置調試許可寄存器(debug enable register)指定哪些中斷或異常發(fā)生后處理器直接進入調試狀態(tài),而操作系統(tǒng)處理程序。進入調試狀態(tài)后,內嵌調試模塊向外部調試通信接口發(fā)出信號,通知一直通信接口監(jiān)聽主機調試器,然后調試器便可調試模塊使處理器執(zhí)行系統(tǒng)指令(相當于特權態(tài))。專用片級調試接口裝置(BDI2000)支持,不需要目標端配備相應調試代理(Monitor)軟件。
1.3 調試模式引導代碼實現(xiàn)
調試模式引導代碼核心使用BDM協(xié)議解析微指令,調試接口向MPC860發(fā)送信號,初始化調試環(huán)境。MPC860采用RISC結構,初始化部分主設置處理器內部寄存器,這個過程包括三方面內容:
(1)對處理器相關寄存器進行初始化:主處理器狀態(tài)寄存器(MSR、SRR1、SIUMCR等),中斷、時鐘相關模塊(SYPCR、SCCR、PLPRCR、TBSCR等)。
(2)對BDM調試端口初始化:包括調試使能寄存器DER、支持指令斷點寄存器ICTRL等。
(3)對片級、板級內存映射初始化:包括內部內存映射寄存器IMMR,內存控制相關寄存器OR0~0R7、BR0~BR7等。它們主要功能是址映射、片選信號選擇、內存控制器選擇(UMPA、UMPB、GPCM)。選擇UPM,UPM控制采用微指令方式,而這些微指令內存不同(SRAM、SDRAM、DRAM等),需要設計人員自行編寫代碼寫入MPC860內部存儲區(qū)相應位置。需要實時刷新存儲體(如SDRAM),還需設置刷新控制微指令。
上述初始化代碼以執(zhí)行,依賴于目標機MPC860提供調試接口支持,另也需要宿主機GDB支持。宿主機系統(tǒng),可能選擇Linux,其下配置GBD;也可以選擇Windows2000,使用可視化調試工具LambdaTools GDB(Coretek公司產品,不支持硬件斷點),使用BDI2000(支持硬件斷點仿真器)。使用哪種調試工具,都可以使用該調試器能夠識別腳本文伯存放初始化指令。這些腳本功能上是等效,指令描述一般都采用如下格式:
操作碼 寄存器 數(shù)值
如嵌入式Linux下SDRAM初始化代碼片斷為:
mpcbdm spr MDR=0x1FF77C35
mpcbdm spr MDR=0xEFEABC34
mpcbdm spr MDR=0x1FB57C35
……
而Windows2000下使用BDI2000代碼為:
WUPM 0x00000005 0x1FF77C35
WUPM 0x00000006 0xEFEABC34
WUPM 0x00000007 0x1FB57C35
……
腳本描述指令執(zhí)行后,MPC860預先設想進入一個可以正常工作狀態(tài),可以用裝載器將程序下載到SDRAM中調試執(zhí)行。這個程序主要包含中斷表、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程序映象兩部分,其格式可以為bin、elf、coff等。圖1給出了下載完畢后內存映象。
當程序下載完成后,PC指針指向Image代碼段(text段)首條指令,可以利用調試器提供命令開始調試。
2 固化模式系統(tǒng)引導
2.1 概述
調試后,OS和上層應用程序構成Image正確性到了保證,這個Image不能自主運行。調試模式下,是BDM接口初始化處理器,BDM接口將程序下載到RAM中去運行。實際應用環(huán)境中,Image必須被存儲非易失性存儲器中,如Flash、EPROM等,本文選擇Flash。系統(tǒng)啟動時,處理器執(zhí)行一段引導程序替代調試模式下調試腳本和裝載程序功能。啟動代碼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系統(tǒng)上電和復位時程序如何執(zhí)行,需要初始化哪些寄存器,重點仍然是內存映射相關部分;
(2)啟動代碼為幾部分,每部分代碼應該全部部分放到FlashRAM中執(zhí)行;
(3)時間效率和空間效率折衷。
2.2 上電初始化
兩種引導模式下,上電初始化總是必要步驟。它涉及各種核心寄存器初始化、址映射等問題處理。
2.2.1 址映射
MPC860復位是一種異常中斷來處理(可理解為CPU自己產生中斷),向量號為0x100。異常向量表基址加上復位向量號即為復位向量,也就是CPU開始執(zhí)行指令方。異常向量表內存空間可能位置有兩個:0x0000000和0xFFF00000。PowerPC復位向量為0x100或0xFFF00100。復位向量為0xFFF00100,系統(tǒng)有128K字節(jié)Flash,并準備把它映射到CPU內存空間0xFE000000開始址。MPC860內部CS0片選信號是默認系統(tǒng)啟動片選信號,已被連接到Flash片選線上。上電時,內存控制器會忽略所有參與征選邏輯址線高17位,CS0總是有效。這樣,F(xiàn)lash總會被選中,CPU從Flash偏移0x100方取指令,此時CPU4GB內存空間每個128KB塊都被映射到Flash。
2.2.2 寄存器初始化
固化方式下大致相同,不再采用腳本文件編寫,直接將一段MPC860匯編程序存放一個start.s文件中。與調試模式初始化程序一樣,主要完成以下處理:
(1)初始化CPU核心寄存器;
(2)設置機器狀態(tài)寄存器;
(3)禁止ceche;
(4)初始化IMMR;
(5)初始化系統(tǒng)接口單元(SIU);
(6)初始化時鐘和中斷控制寄存器;
(7)初始化通信處理機(CPM);
(8)初始化內存控制器(UPM);
(9)初始化C語言堆棧。
2.2.3 址空間重映射
上電時,一個片選信號有效,它選通了Flash,而RAM和其它存儲設備址無效,需要址空間重映射才能訪問。MPC860址空間重映射是設置0R0~OR7、BR0~BR7這十六個寄存器完成。上電時4GB址空間均被Flash占用,0xFFF00100這個址仍Flash偏移0x100處。寄存器初始化過程中,需要把SDRAM、MPC860內部寄存器空間以及外設等也映射進來。進行這些操作前,需要把Flash位置固定下來,例如映射到0xFE000000,這個操作是設置OR0和BR0寄存器實現(xiàn)。但寫OR0時,CPU仍然0xFFF00000那一塊取指令,而Flash即將被映射到0xFE000000塊,程序必定出現(xiàn)“跑飛”現(xiàn)象,必須對程序計數(shù)器(PC)進行調整,PC指針對程序員是不可見,必須用跳轉指令修改它。Flash址映射完成后,設置OR1~OR7、BR1~BR7可以完成對所有存儲器空間映射,各種存儲設備可映射CPU址空間中任意位置,但相互之間不能沖突。
2.3 引導代碼構成和運行
系統(tǒng)啟動所涉及代碼由寄存器初始化匯編文件start.s、一個Load程序以及操作系統(tǒng)與應用程序Image三部分構成,引導代碼則只包含start.s和Load程序。Load程序作用是將操作系統(tǒng)與應用程序構成Image從Flash拷貝到SDRAM中,并跳轉到Image首條指令。
調試完成后Image有兩種運行模式:
Flash-resident image:Load程序僅僅 把Image中數(shù)據(jù)段(data+bss)復制到RAM中,代碼段(text)Flash中直接運行。
Flash-based image:Load程序把Image完全搬到RAM中執(zhí)行,包括image中代碼段(text)和數(shù)據(jù)段(data+bss)。
圖2和圖3分別描述了兩種Image存貯映象,以及從Flash到SDRAM裝載過程。
2.4 時間效率和空間效率上折衷
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過程中,針對不同應用環(huán)境,對時間效率和空間效率有不同要求,基于MPC860啟動代碼對此有比較充分解決方案。
2.4.1 時間限制
時間限制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系統(tǒng)要求快速啟動和系統(tǒng)啟動后要求程序高速執(zhí)行。
要求快速啟動系統(tǒng),應該使Flash中執(zhí)行初始化程序盡量簡短,諸如循環(huán)語句之類語法應該盡量減少,盡快將程序裝載到RAM中執(zhí)行,這樣做原因Flash訪存時間與RAM訪存時間存數(shù)量級上差距。必須代碼量以及存儲器特片進行權衡。,RAM中捃速度快,將Flash中代碼復制到RAM中操作會帶來一定開銷。可見,啟動時間由Flash中引導代碼運行時間、代碼從Flash拷貝到RAM時間以及RAM中后續(xù)啟動代碼運行時間三部分組成。啟動時間最小值是這三者和最小值。
啟動后要求程序高速執(zhí)行系統(tǒng),主要受處理器、存儲器特性以及I/O速度等影響。軟件方面,應該采用了上述Flash-based image方式,使代碼段RAM中運行,提高運行速度。
2.4.2 空間限制
空間限制主要包括兩種情況:Flash等非易失性存儲空間有限和RAM等易失性空間有限兩種系統(tǒng)。
采用高性能非易失性存儲器系統(tǒng),出于成本因素,F(xiàn)lash等存儲設備不能太大,它又是系統(tǒng)存放啟動代碼和操作系統(tǒng)Image方。存放Image時,可以先使用gzip等壓縮工具進行壓縮,將Image加載到RAM時采用逆向解壓縮算法解壓。同時,出于實時性考慮,壓縮算法不能過于復雜,否則壓縮解壓過程消耗大量時間將與啟動時間限制發(fā)生嚴重沖突。采用壓縮策略并不一定會增加系統(tǒng)啟動時間,壓縮解壓過程消息了一定時間,Image體積減小,由Flash復制到RAM中時間相應減少,有可能減少了時間消耗。
采用高性能RAM系統(tǒng),同樣出于成本因素,RAM空間有一定限制,此時一般采用前文描述Flashresident image方式:Load程序把Image中數(shù)據(jù)段復制到RAM中,代碼段Flash中運行。折衷同樣存,code段低速Flash中運行,節(jié)省空間同時,卻犧牲了時間。
本文介紹了基于嵌入式處理器操作系統(tǒng)引導方法,重點研究嵌入式系統(tǒng)引導模式以及不同類別引導方法。以MPC860C處理器上引導CRTOSII操作系統(tǒng)為例,闡述了調試模式和固化模式下引導代碼構成、作及執(zhí)行方式,并對不同引導模式下時空效率折衷進行了分析。最終,借助BDI2000仿真器對編寫引導代碼進行調試,成功實現(xiàn)了調試模式和固化模式下操作系統(tǒng)引導。后續(xù)工作包括:繼續(xù)研究不同硬件平臺上操作系統(tǒng)引導方法,例如最流行ARM、X86系列;同一平臺上,可以研究不同操作系統(tǒng)啟動方法,例如嵌入式Linux、Vxworks、WinCE等。同時,可以引入數(shù)字模型對時間、空間性能進行量化分析,不同環(huán)境下采取比較合適引導方案。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