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持樂觀的態度來看待這一切。
從制造到應用的光伏產業轉型,自動化市場的機會在加大
《PLC&FA》:當前光伏產業在政府的救濟下,前后出臺了分布式發電項目、金太陽項目和大型電站建設項目,可以說為開啟國內市場鋪平了道路,您認為對于曾90%市場在國外的中國光伏產業,國內的這些市場是否可以重振國內光伏產業?這些國內項目下的光伏市場容量給自動化業界帶來了多少機會?
蔡奇男:在光伏產業方面,之前中國90%以上的光伏組件都是外銷歐美,而隨著歐盟與美國市場的變化和"雙反"政策,使得以生產制造為主的國內光伏產業陷入了被動境地。由于國內光伏發電成本略高于核電,本土的光伏應用型產業一直由政府主導支持。最近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振興光伏應用項目,致力于由過去的完全制造型轉換成應用型光伏產業,從此來看,未來必將會有一個大幅度的突破性發展。同時國內較大的制造型光伏企業也在順應國家政策方向,進行轉型調整,例如我曾與保定英利探討光伏的發展事項,了解到他們也正在做相應的轉型對策。另一方面,相較于風電處于偏僻位置,光伏則可以應用于居民屋頂、建筑物表面等,研華在昆山將于2013年啟用的三期廠房在裝修時也加裝了太陽能系統,一是有新能源示范意義,二是國家有分布式光伏補貼政策。這是一個個案,但是也預示了未來光伏這種新能源的應用發展前景不可忽視。
我相信國內光伏向應用型產業轉型中給自動化市場帶來的機會是不斷在加大的。在國家政策主導下的從純制造型向應用型轉型過程中,一些光伏企業以及技術提供廠家都已經開始在調整自己的發展步伐,尋找轉型良方,但是這種調整在2013年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在2014年我認為會實現大幅度成長。
這個光伏產業所包含的設備端、制造端、應用端,給自動化產業帶來的市場會機是很多的。對于研華來說,我們過去在光伏設備端這個部分有很多訂單,特別是在光伏設備生產過程中的檢測、硅棒處理等生產過程中,研華的平板電腦、嵌入式控制器、測試產品等有成熟的應用技術方案。我們在目前的金太陽項目中已有幾個項目導入并運作。應用端也是我們未來選擇發展的重點,已有一個相關的光伏產業團隊長期的跟蹤。
自動化助力來自成本與品質的風電設備挑戰
《PLC&FA》:當前風電企業盲目擴張和設備價格下降導致的風電設備的過剩以及廠家虧損的主要原因,在這個風電的行業寒冬必然會進行洗牌,在價格競爭下設備價的不斷下降過程中,要保持競爭力與市場占有率,自動化廠商與合作伙伴將會有哪些新的合作方式?
蔡奇男:國內的風電設備廠只有十多家,在過去的兩年來,從設備廠商來看他們目前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于設備成本與將來產品的品質和穩定性。在國外歐美的風電設備,包括1.5MW、2MW和3MW的控制器都要做很長時間的穩定性測試。而國內風電設備廠商在過去的兩三年生意太好,其控制器來不及做太多的測試就交付應用。這些潛在隱患對他們來講,一是過去賣出去的設備在穩定性方面的問題在近兩三年將會顯現;二是有些廠商需要為已賣出去的設備做一些有關設備狀態的監測,來延長設備運轉的穩定性。針對這兩方面,研華已經與相關的廠商開展合作,提供相應的專業自動化技術,對已上桿風機的穩定運轉做保駕護航。三是對于下一個階段,面臨成本壓力的風電設備廠商,研華與他們在所謂國產化控制器方面進行合作,以研華過去一些風電的技術積累,從軟件與硬件方面給予幫助。針對控制系統的優化與信息化需求的產品方案進行優化或是給出一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來應對將來洗牌之后第二波的廠商在下一個階段的競爭力的提升。作為自動化技術提供商,研華主要從控制與信息化的角度來與廠商合作,為他們以后的發展致力于提高品質并降低成本。
核電的高要求--自動化廠商的機會也是挑戰
《PLC&FA》:在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后,華能山東核電項目的獲批,重啟了國內核電產業。據有關部門統計,"十二五"接下來的3年中,將有4千億元投資,其它近2千億元的設備采購量將釋放。請問您對于國內核電市場發前景如何看待?新時期的核電產業給自動化廠商帶來哪些新的機會與挑戰?
蔡奇男:從最早的國內第一座到現在由于核電站安全性受到人們的質疑,過去幾年核電在國內發展稍慢,但是由于客觀效能和整體安全技術的進步,以及安全政策對問題不斷強化,在國家對電力的需求巨大的背景下,核電仍然有其發展機會與良好勢頭。華能山東核電項目的獲批就是一個產業利好消息。
作為自動化廠商,研華在核電項目上過去也有一些成功的項目,有的項目還在繼續運營中。早在五六年前,研華為某核電項目做了一個核電控制系統仿真模擬的控制系統,這個系統協助核電站操作人員在遇到突發狀況時的一些操作應對,一般用于對狀況的模擬和對新員工的培訓。這個控制系統很大,用了研華上萬點I/O,在項目中承擔著重要角色。近兩三年研華在與國內核電項目大型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合作中,最深的感受就是他們對產品技術性能要求非常高,如研華的平板電腦在應用前要拿到他們指定的單位去做破壞性試驗,很榮幸我們的產品順利通過并用到了一些控制系統中。而我們對此有了新的了解與學習,并進一步將這些要求用到其它一些產品的設計中。目前在整個核電系統中,研華產品如嵌入式電腦、平板電腦、軟件、模塊、嵌入式控制器等分別在核電廠周邊的核輻射的監測系統、核電站中央監控系統中有著廣泛的成功應用。
核電對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這種安全性要靠很多的自動化系統,如傳感器、控制器等產品搭建安全解決方案。經過多重安全架構,提高系統的穩定性以及對整個理想狀況的判斷,和出現問題的整個防護系統。這其中需要非常多的自動化控制器或設備來扮演這個角色。這就是自動化廠商的機會也是挑戰。
核電產業中有一個叫國產化的要求,這也是目前國內重點投入的裝備產業之一。針對這一政策趨勢,我們高度關注。過去我們在這個領域有較多的合作客戶,對于未來的長期發展我們仍然有信心。
新能源產業必將持續向上,能源政策為主導
《PLC&FA》:當前的新能源產業總體來說是一個投資較大,產出較慢的行業,它是否是真正低碳也有人質疑,而美國"巖頁氣革命"的成功,有人認為這種低碳能源將會影響新能源未來。您如何看待中國新能源的未來?
蔡奇男:曾經那部預示未來的電影《2100》,其中突顯了人類生存的三大議題:能源、糧食、宗教。而能源是人類擁有美好生活繼續的重要議題,需要我們持續關注能源。這也是為什么一直標榜自動化領導廠商的研華在后來成立了一個電力能源事業部,那是我們對能源產業長期發展抱有正面認識與長遠規劃。
無論是頁巖氣還是石油、煤炭,作為既有能源在各國的分布情況各有不同,而作為新能源的風電、太陽能則在全球各國同等分布。新能源將是未來的重點能源形態,我想有以下幾點理由:一是在當前以石油、煤為主要的黑色能源應用狀態下,一旦發生戰爭或是其它國際問題,從能源分散供給的角度,在能源戰略高度上,國家有必要支持新能源發展;二是主要在黑色能源推動的工業化時代在帶來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在環境污染方面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而綠色能源的推廣應用將成為一個解決污染的重要出口;三是智能電網的成功應用是現代電力能源的革命,是能源科技的一個重要突破。能源科技與信息科技的結合出現了智能電網,其交互性的信息化管理使得能源可以很分散。沒有這種電網的發展體系,太陽能、風電等就不能很好的與傳統電力電網結合。具有分散式能源的特點的智能電網架構可以加速新能源的發展進程。
我相信,這三點都將是新能源產業重要的三個發展方向,也是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三個重要推手。當然能源政策是決定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主導問題,各國都在快速推進新能源的發展,特別是過去幾年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就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感冒、流鼻血等小毛病一樣,但是從長遠來看,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將保持著一個持續向上的發展勢頭。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