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在其網站公布推進物流信息化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初步建立起與國家現代物流體系相適應和協調發展的物流信息化體系,建設和完善全國統一的交通與承運工具、人員等基礎數據庫,并規范信息資源的社會開放服務,提高社會化、市場化開發利用水平。意見指出,信息化正成為現代物流最重要的核心特征和時代特征
意見提出積極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重點支持電子標志、自動識別、信息交換、智能交通、物流經營管理、移動信息服務、可視化服務和位置服務等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物聯網專家中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物聯網在企業物流中應用所產生的效果,不但能提高效率,還可以降低升本,方便城市交通,市民生活。
舉例來說,目前盛行的條形碼,人工讀取一個需要十秒鐘的時間,機器讀取則為兩秒,而采用電子標簽及射頻技術讀取只需要0.1秒的時間。智慧物流提高效率節省成本我國物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快速發展,尤其自上世紀90年代后借鑒了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物流業發展較快。但相比國外同行,我國物流行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公司規模小,功能不全,許多物流企業還停留在缺乏技術的卡車運輸公司層面,一體化運作能力弱,特別是供應鏈的設計,多數物流企業信息化落后,人工重復操作,管理落后。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物流行業得到迅猛發展。
比如當消費者在商場內花5000元購買了一臺電視機,當提貨汽車開到倉庫時,倉庫大門上的讀卡器在10米遠,就自動識別汽車上安裝的識別卡,不用停車直接開進提貨場區,而發貨員根據公司銷售部傳輸來的銷售訊息,快速地進行發貨、裝車,當提貨車滿載出門時,門口的讀卡器只需快速地感應到電視機包裝殼上的識別標簽,即可快速放行,整個過程方便快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提貨車已經出門,其行走路線完全在后臺調度中心的掌控之中,以最便捷的路線行駛到消費者的家中,其中車上還配有振動記錄儀,如果中途有劇烈波動,影響了貨品的實用價值,便于管理者追查原因。而消費者憑借購物時商家發給的購買卡,輕輕掃描,就能了解到商品的整個運輸過程。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