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企業有了新的目標和計劃。近兩周來,記者在北京、廣東、遼寧等地采訪了解到,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傳統制造業轉移和升級、提升服務業規模和效率成為新一年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的三條主線。
物聯網等新興產業 駛入發展快車道
近日,許多地方的“兩會”都高調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進一步闡述了發展新能源、物聯網和傳感網技術、新材料產業等新興產業的重要性,并作出積極部署。
權威機構研究報告稱,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份額和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據記者了解,許多省市已經將新能源產業、傳感網與物聯網、微電子等新型材料、生物技術、海洋工程等七大領域約20多個細分產業納入新興產業規劃之中。備受關注的新能源、電動汽車、環保型產業、信息與通訊技術、關鍵材料、醫療器械等將搭上此輪新興產業發展快車。
江西省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12年1至11月,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回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4.5%、2.9%。2012年1至11月,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393.07億元。其中,金屬新材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占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量的近五成,同比增長10.5%,比1至10月提高2個百分點。航空制造、半導體照明、綠色食品制造產業緊隨其后。
記者獲悉,深圳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稱,在未來兩年里,深圳將加快科技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規劃,至2013年深圳將新建145家國家級、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社會研發支出(R&D)占GDP比重達到4%,每萬人口年度發明專利授權數量達到11.08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達到15310億元,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33.6%,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9.2%。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產業調整轉型升級”課題組測算,未來3年新能源產業產值有望達到4000億元;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可達2萬億元,信息網絡及應用市場規模至少達到數萬億元,而數字電視終端和服務未來6年將累計帶動近2萬億元的產值。
“我國需要加快新興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避免陷入不利的國際分工體系。”中國科技戰略研究院產業科技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峰表示。
傳統產業 升級與轉移并舉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2013年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將著眼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淘汰落后提升水平;另一方面是有序進行產業轉移。
最近,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將進一步提高重化工業在能耗、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準入門檻,嚴格實施工業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強對產能過剩行業建設項目的管理。同時,積極開展跨地區兼并重組,加快用先進生產能力取代落后生產能力,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積極培育一批技術先進、資源利用水平高、產品競爭力強的示范企業,帶動行業綠色發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表示,目前,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有所加快,產銷和利潤增速持續放緩,新訂單增幅回落,企業成本壓力明顯上升,供大于求的矛盾有趨于激化的跡象,這些都凸顯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緊迫性。
大連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大連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積極在數控機床、風電、核電設備以及太陽能產業等新能源領域,向產業鏈高端提升探索,重點發展了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件值產品,使產業與產品結構更趨于合理。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