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的全球光伏市場格局即將開始。2012 年集中爆發的歐美國家和印度對中國光伏產品輸入的“雙反”為代表的貿易之爭,既是對國際間自由貿易的反動,又是對原有的、以歐洲為主的全球光伏市場格局的強烈修正。2012年以前,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歐洲為主的單一終端市場影響,光伏市場在歷經供不應求、供大于求和產業開始整合三大階段之后,2013年,在歐洲終端市場份額下降和日本、美國和中國等新興市場份額上升兩大趨勢決定下,一個新的、多元化的市場格局開始構造;在產業殘酷整合,供求關系追求合理這一背景影響下,一個新的、多元的產業格局場即將出現。與之相適應,新的貿易格局出現,光伏貿易競爭成為常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作為加工大國的地位難以改變,多種形式的中國光伏產品在2013年仍將占據全球光伏終端市場的50%市場份額。中國光伏產業從貿易全球化階段開始向產業全球化階段過渡。在中國國內,受政策主導影響終端市場建設將從過去單一大型化向大型化與分布式小型化同時發展的格局。
六、不斷探討新的商業模式。伴隨光伏終端市場的穩步放大和產業整合期間競爭的日益殘酷,過去上、中、下游分工清晰,買賣關系單一的商業模式將得到改變和豐富,不斷探討促進光伏產業長期發展的市場化手段。它具體表現在:1)受產業整合競爭激烈和短期利潤點向終端市場傾斜影響,或因企業轉型、或因減少庫存的不同需要,光伏產品生產的上、中游企業或以BT(建設-轉讓)方式,或以戰略性持有方式進入終端市場情況增多;2)圍繞終端市場主要方向,以融資手段多樣化為代表的商業模式不斷出現和完善。合同能源管理、設備租賃、組件質保期保險等終端市場綜合解決方案正在被更多引入;3)圍繞日常生活使用的光伏產品日益豐富,并隨著質量的提高和價格的下降逐步為更多消費者所接受,探討一種無需補貼的光伏發電終端消費形式。2013年,在繼續維持以技術提升為主導的加工產業單一模式的同時,產業短期重心向為終端市場提供綜合服務解決方案模式傾斜。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應當加大這一方面的研究、試行,完善產業發展環境,大力創新金融支持手段,在商業模式的變革中搶占先機。
七、產業整合加速,有競爭力企業迅速崛起。從長遠來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大企業數量的合理需求應在在十家左右,這決定了本次產業整合的必要性、殘酷性和長期性。2012年歐美地區產業整合相對深入,而中國受各種因素影響整合力度極為有限。2013年是不具備競爭力企業大批退出市場,少量具備競爭力企業逐步擺脫資金短缺困境、擴大市場占有率的一年;是大多數企業面臨決定生死、發展方向的一年;是資源整合、企業并購數量開始增多的一年。有發展前景的“大而美”企業應當具備這樣一些條件:持續不斷的融資能力,品牌影響力,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和適合自己的經營發展模式;“小而美”企業應當具備這樣一些條件:獨到的技術、經營模式和持續發展的相關能力。在未來發展中,以第一陽光、保利協鑫、英利和天華陽光為代表的不同技術路線、不同產業鏈階段的具有競爭力公司將有較大和可持續發展可能。2013年的產業整合將集中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進行。
八、中國的光伏產業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2011 年以前,因國內市場幾乎為零,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環境極不完善。2012年開始,伴隨國內市場的迅速擴大,伴隨國家對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態度的明朗和堅定,特別是下半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環境持續發生著令人意外的變化。具體體現在:發展目標和發展路線逐步清晰,補貼政策帶來的國內終端市場不斷放大,被動的融資政策出臺,產業技術及準入標準被更多的討論,電網公司對光伏發電并網的積極表態,電力體制改革可能被重提,光伏產業被社會輿論日益重視等。這意味著中國光伏產業環境開始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進程。2013年將繼續這一進程,繼續實現從保護產業到促進產業長期發展這一戰略定位的轉變,繼續實現從光伏生產大國向強國的艱苦轉型。
總之,2013年對中國光伏產業仍將是殘酷整合的一年,終端市場穩步放大、價格下跌趨勢放緩的一年,盈利機會繼續向終端市場傾斜和市場資源加速向有競爭力企業傾斜的一年。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