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光伏目前面臨危機,但往往危機既是變革的背景,也是變革的動力。一場前所未有的光伏行業的變革正在開始。

一方面,由于產品的暴跌,一大批競爭力不足的生產企業,包括那些將光伏視為投機新大陸蜂擁而入的投機者們,將被整合清洗出市場,市場中造成非理性價格競爭的因素在擠出,產品價格逐漸企穩,到達底部,市場回歸理性。讓那些有技術、有抱負、有管理的企業從疲于應對惡性競爭的泥潭中解脫出來,轉向以技術為驅動的理性價格競爭階段過渡。
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重要的,伴隨光伏產品價格的暴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目標正在以大大高于預期的速度向我們跑來。在2012年,根據國際能源署(IEA) 統計的主要經濟體國家工業用電與居民用電價格數據,對比目前光伏發電成本,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低于意大利、德國、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西班牙等國的居民用電價格,率先實現了居民側的平價上網。當光伏系統售價下降到1.5 美元以下時,除了部分能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地區外,光伏發電成本都將低于居民電價。可以預計,到今年年底,光伏發電成本就將低于大部分國家的居民零售電價,實現居民端的光伏平價上網。這意味著光伏不再需要補貼,光伏發電可以以平等的價格和傳統能源展開居民側的發電市場競爭。光伏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日子立即到來。
中國的電價結構和歐美各國有很大的不同,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和歐美相反的是,中國的居民用電價格(約0.5元)大大低于工業用電價格(約1.0元)。大家想想就明白,工業用電對于電網來說相當于批發用戶,居民用電對于電網來說相當零售用戶,正常來說,按照銷售規模和管理費用,顯然批發價不應該高于零售價。中國的居民電價和工業電價的倒掛,是中國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國家在用工業用電價格補貼居民用電價格,這一點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可是這個電價政策真的是有利于我們這些居民嗎?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簡單,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高額的工業電價被記入生產成本,加入產品售價中,最終仍然是消費者-居民買單。你消費得越多,你支付的隱性電價就越多。電價費用對于個人來說,從可控變成不可控,最終你每月支出的給電網的電費賬單是少了,可實際電費要大大增加。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