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時:民族品牌PLC突圍樣本 |
|
從2008年北京和利時自動化驅動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時年銷售額不及千萬元,到2011年即將突破一個億;從開始的名不見經傳,到如今游刃于市政、煤炭、風電等行業(yè),將業(yè)內人士認為最不可能“自主”的PLC民族品牌打造得“風生水起”,和利時的故事實在值得一講。
和利時PLC的成長史便是這樣一個有關“堅持”的故事——從2008年北京和利時自動化驅動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利時驅動”)成立時年銷售額不及千萬元,到2011年即將突破一個億;從開始的名不見經傳,到如今游刃于市政、煤炭、風電等行業(yè),將業(yè)內人士認為最不可能“自主”的PLC民族品牌打造得“風生水起”,和利時的故事實在值得一講。 所以,在2011年的一個夏日,記者約見了和利時驅動總經理徐昌榮博士,請他將“和利時這一PLC民族品牌如何在強大的國際品牌陣營中找尋到一條屬于自己的發(fā)展之路”娓娓道來。經過接近兩個小時的交談,記者發(fā)現,這不單單是一個有關“堅持”的故事,還是一個充滿思想與智慧的故事——沒有豪言壯語或夸夸其談,只有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去改變這個在他人看來永遠都不容打破的市場格局。 “我們不去跟國際品牌硬碰硬,而是尋找他們的優(yōu)勢和影響力不那么突出的行業(yè)先行進入,做標志性項目,開拓客戶資源。” “在和利時的品牌影響力還不夠強勢的時候,我們主要采取直銷模式來面對客戶。一個客戶一個客戶的走訪,一個行業(yè)一個行業(yè)的進入,由點到線,由線再到面。”
…… “客觀來說,現在我們還處于跟隨的階段。但我希望三到五年后,民族品牌的PLC能與國際品牌在市場上平起平坐。最終能實現超越國際品牌,引領PLC技術的發(fā)展。” 談起民族品牌PLC的未來,徐昌榮博士充滿信心。這信心來自于過去三年和利時PLC成功的經驗,也來自于他對今后市場走勢敏銳的洞察與判斷。 和利時PLC成功的第一步,為民族品牌突圍樹立了一個好的范本。未來,它或許還將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工業(yè)自動化市場格局多面的光彩。 讀起那篇題為《對話北京和利時自動化驅動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昌榮博士:民族品牌PLC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文章,第一次專訪徐昌榮博士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那時,這位做技術出身的年輕企業(yè)家走馬上任和利時驅動總經理還不到一年,和利時公司雖已有LK系列及LM系列兩款準確定位于大型及中小型項目的PLC產品,但自主品牌的市場開拓只能算是剛剛起步。 在那次的采訪中,徐昌榮博士有關品牌戰(zhàn)略發(fā)展的言語并不多。大概是各種路線都在爭論,而各種方式也都在嘗試。畢竟,PLC一直被認為是工業(yè)自動化領域民族品牌最難攻克的陣地——國際品牌進入的時間長、影響力大、客戶忠誠度高,誰也沒有信心說,就一定能啃下這塊硬骨頭。 但徐昌榮博士和他的團隊卻始終沒有放棄一個信念,他們覺得,終有一天,“民族品牌PLC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信念有一方面始于10年前和利時在DCS領域的成功——“因為國內品牌DCS的崛起,并不斷向高端市場挺進,國際品牌的DCS告別了價格虛高的時代,且使得高端應用領域被國際品牌DCS壟斷的局面不復存在。”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總公司北京和利時集團對于旗下PLC品牌在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鼎力支持,以及和利時在工業(yè)自動化這一領域已經積累的豐富工程實踐經驗。 那時,徐昌榮博士就提出了工業(yè)自動化民族品牌突圍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一是要有崛起的信心;二是要向國外企業(yè)學習;三是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那時的和利時,核心技術已經掌握,信心與謙遜的學習態(tài)度也早已具備。能否成功,就看發(fā)展的思路正不正確。畢竟,對手強大、市場瞬息萬變,一切都容不得等。 所以,2011年的再次會面,故事就從那個充滿著激情而又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期開始了。 “農村包圍城市”是我們的策略 作為后來者,和利時驅動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市場的“空白點”。“冶金、汽車等行業(yè)已經被國際品牌牢牢占據,客戶忠誠度高,我們硬要進入不具備任何優(yōu)勢。”徐昌榮博士說。因此,他們決定先行進入國際品牌PLC的優(yōu)勢和影響力都不那么突出的行業(yè),決定“用農村包圍城市”。 其實憑借之前豐富的工程經驗,和利時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行業(yè)客戶基礎,擁有了較強的應用實踐能力。這時要做的,只是將別人的PLC品牌替換成自己的。“但這就是個大工程,我們必須一個客戶一個客戶的跑,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去攻克。” 靠著一股韌勁,并通過“產品試用、技術咨詢”等一系列形式,在市政、煤炭、水利水電、裝備制造、天然氣等行業(yè),和利時PLC憑借著過硬的性能、可靠的質量以及高性價比,逐漸獲得了用戶的認可,并被應用到許多重點項目之中,譬如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自控儀表系統(tǒng)(45萬噸/日)工程、大同市凈水廠自控儀表系統(tǒng)(40萬噸/日)工程等。其中,許多項目成為了該行業(yè)中的“明星工程”,用戶談起和利時品牌,已經從最初的陌生升華到了現在的“頻頻豎起大拇指”。 而和利時的另一個著眼點就是新能源等新興產業(yè)。“風電、太陽能、生物質發(fā)電這些行業(yè)都是在我國剛剛興起的,在這些行業(yè)的市場開拓方面我們與國際品牌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我們完全可以憑借技術、質量、服務贏得客戶信任。” 2009年,當業(yè)界的大多數企業(yè)都在因金融危機的突然來襲防不勝防的時候,和利時PLC已經成功地邁出了市場開拓的第一步;2011年,整個行業(yè)剛因為經濟環(huán)境的回暖而長舒了一口氣的時候,和利時驅動已經連續(xù)兩年業(yè)績翻番,做出了一個近億元的盤子。 “之前我們承接的PLC控制系統(tǒng)工程項目幾乎都采用的是國際品牌PLC,而現在有60%以上的項目采用的是我們的自有品牌。”這樣的業(yè)績讓徐昌榮博士欣慰,他在兩年前預言的“民族品牌PLC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已然成為了現實。
|
跟隨但不模仿,走自己的路
問徐昌榮博士,該如何定義如今的和利時PLC所處的成長階段,出乎意料,他的答案是——“我們還在跟隨期”。
“開始是用別人的PLC做項目,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有了自己的品牌,也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但這只是剛剛開始,我們還是處于跟隨期。”徐昌榮博士理智地看待如今的和利時在FA領域所處的地位。這正與他提出的“要向國外企業(yè)學習”的觀點不謀而合。
兩年前,他曾對記者說過:“國外企業(yè)進入這一領域較早,積累的經驗比我們豐富,確實有許多先進的理念值得我們去學習。”幾年來,和利時也正是遵循這一點,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
但跟隨并不代表模仿,和利時PLC并沒有一味地去“學”,而是根據實際的市場情況清晰判斷,理智決策,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很多年之前就有人對我說開拓FA市場一定要采取渠道分銷的營銷模式。但和利時最終沒有那么做。”徐昌榮博士對記者分析道,“譬如賣一臺國際品牌的PLC能賺100塊,那我要分給渠道商多少錢他才肯幫我賣一臺和利時的PLC?要知道,這可比賣一臺國際品牌的PLC難多了。”正是因為清晰地看到了這一點,和利時才一直堅持將“直銷”作為最主要的銷售模式。“自己去跑客戶,對于市場的需求及時掌握,同時也能迅速反饋,對研發(fā)、生產策略不斷調整。”
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就是用這種外人看起來的“笨方法”,和利時PLC迅速在多個行業(yè)闖出了名堂。最終客戶、設計院、行業(yè)專家,徐昌榮博士都親自去拜訪過,他和團隊的真誠打動了許多人,也成為了和利時這一PLC民族品牌的“活廣告”。
“和利時產品的很多研發(fā)思路都是從市場反饋中來的。”徐昌榮博士介紹說,如今,和利時已經開發(fā)出了許多針對于煤炭、水利水電、風電等多個行業(yè)的專用模塊,可以滿足行業(yè)客戶的特殊需求。“在我們的專用模塊上進行二次開發(fā),為客戶省去了許多成本和時間。”

從1億到10億,要換一種思路去發(fā)展
雖然2011年還未過去,但年銷售收入破億元的目標在徐昌榮博士看來幾乎已經勝券在握。這一年,和利時PLC又在市政、水利水電、煤炭等行業(yè)實施了一系列重點項目;同時,在包裝、食品、空調、水泵、能源利用、木工機械等OEM行業(yè)也斬獲頗豐。和利時并沒有像這些年試水PLC市場的其他民族企業(yè)一樣,出現了一陣子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和利時將民族品牌做得風生水起,后續(xù)的故事還將繼續(xù)演繹。
“我希望三到五年后,我們能實現年銷售收入5億~10億元,民族品牌的PLC能與國際品牌在市場上平起平坐。最終能實現超越國際品牌,引領PLC技術的發(fā)展。”徐昌榮博士如此定義和利時PLC的未來。
而他深知,從1千萬到1億,和利時可以“農村包圍城市”,可以“各個擊破、由點及面”,但從1億到10億,卻必須換一種思路去發(fā)展。
“首先我們要完善產品線。現在和利時驅動僅主打PLC一類產品,但客戶需要的卻是整體的解決方案。未來,我們會引入變頻器、人機界面等其他的工業(yè)自動化產品系列,也許是我們自己做,也許是我們尋找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總之,我們會以一個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身份面對客戶。”徐昌榮博士說。
2002年,和利時收購北京四通電機,成立北京和利時電機技術有限公司,在電氣傳動領域已經成功布局。如今和利時PLC品牌又迅速崛起,加之和利時集團原本在DCS領域的優(yōu)秀業(yè)績,和利時已經具備了一家涉足FA及PA領域、大型工業(yè)自動化企業(yè)的雛形。
而另一個迫在眉睫的舉措,則是和利時PLC的品牌建設。
“我們之前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某家機械設備制造商已經認可了我們的品牌和產品,但它的客戶卻不了解和利時。這就使我們進一步的市場拓展遇到了阻礙。而且,和利時PLC要再做大,光靠之前的模式已經不可能了,現在我們必須開始大力推行品牌建設,要讓更多的客戶知道和利時這個牌子,了解我們已取得的業(yè)績,才可能收獲更大的成功。”
大力度的品牌推廣活動已經從2011年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在業(yè)內各大展會上頻頻亮相;舉辦大客戶推廣會、媒體見面會;深入高校,舉辦“自由暢想、智勝未來——和利時校園行”活動……這些都使得和利時高端品牌的形象讓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為和利時PLC下一步的跨越式發(fā)展鋪平了道路。
而在品牌推廣的同時,和利時PLC一刻都沒有停止的則是“練好內功”。“用性能、質量、服務來說話,讓客戶看到PLC的民族品牌其實不比國際品牌差。”
在國家的“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中,和利時也看到了許多商機。“規(guī)劃中的幾個重點——高端裝備制造、節(jié)能環(huán)保、安全都是與自動化技術分不開的,我們將牢牢抓住這些市場機遇。此外,今后國家將更加鼓勵自主創(chuàng)新,和利時PLC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以后會將繼續(xù)在這個領域潛心探索,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和利時PLC的故事,顯然還有下文。我們期待著這個故事的結局是精彩的,能夠改寫中國工業(yè)自動化市場的歷史,能夠成為一本民族品牌突圍的教科書。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