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新一輪中國國家發展規劃繼往開來的開局之年。《PLC&FA》編者在辭舊迎春的喜慶期盼中,展望“十二五”規劃工業自動化領域機遇與挑戰的話題。
回首剛剛過去的“十一五”規劃,自動化工程讀者留下最深的國家級工程成就莫過于中國高鐵工程的世界級創新與戰略成就。
撇開那些中國公眾媒體的溢美之詞,我們愿意重溫中國高鐵的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國高鐵列車控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掌握了時速200~250公里等級的CTCS-2級列控系統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采用GSM-R無線通信網絡系統實現地面與動車組控車信息雙向實時傳輸,構建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CTCS-3級列控系統,滿足時速350公里、最小追蹤間隔3分鐘運行要求,成功應用于武廣、鄭西高速鐵路以及滬寧城際鐵路。系統掌握了列控系統跨線運行技術,實現了200~250公里等級動車組與既有線列車、300~350公里等級動車組與200~250公里等級動車組的跨線運行。系統掌握并廣泛采用分散自律調度集中系統(CTC),打破了傳統的沿線車站分散控制方式,實現了中間站無人化,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鐵路行車指揮自動化水平。
中國高鐵的發展成就具有多重的自主創新啟示意義。首先,鐵路是唯一適應中國13或者14億人口大國的交通工程項目,沒有任何國家有著經濟騰飛的中國大陸這樣大的低成本、低能耗以及高速度客流與物流運輸需求。其次,中國高鐵的創新緊密的受益于改革開放時代的發達國家技術引進,始得中國高鐵的集成創新可以站在世界最新的技術起點之上。最后,得益于“一致對外”的中國鐵路的國有資源大一統的優勢集成特色。
據我們所知,中國高鐵的自動化工程完全意義的自主創新應該還遠遠沒有結束。中國高鐵不能夠永遠是以電纜鋪設可以繞地球若干圈數來炫耀于世,因為自動化工程早已經進入了數字化的工業總線時代。
關注中國特色的自動化工程是創新是《PLC&FA》永遠的話題。中國高鐵,無論如何都是給自動化工程讀者樹立的創新工程榜樣。兩相對比,我們不能不惦記著中國的汽車制造與乙烯項目等等太多的國家級戰略經濟領域自主創新工程,引進何日休?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自動化產業市場在2010年發生的變化令人深思。在即將揭曉的“十二五”規劃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是“可持續”的發展方向。面對一系列的工業產業發展新政與目標,國家發展新規劃元年的自動化產業機會與挑戰都已經是刻不容緩。中國經濟轉型春風中的工業服務業呼喚著自動化產業的新苗。西方主導國家經濟復蘇的艱難,要求中國自動化產業必須在2011年繼續應對。2011年將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復雜環境中開始,您,準備好了嗎?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