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產業陷生存困境 政府幫持企業自強是關鍵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 A股太陽能發電板塊共計79家上市公司,已發布2012年年度業績預告的約為53家,預計出現凈利潤下滑的有29家,占總數的55%。然而, 這53家上市公司預測的2012年年度凈利潤較2011年減少了0.62億元,降幅幾近20%。
業內分析師表示:產能嚴重過剩,在供過于求的驅使下,產品價格暴跌,市場結構嚴重不合理,行業龍頭企業逆市擴張,競爭加劇,行業正在洗牌,大部分企業退出光伏行業不可避免。
面對生存困境,為了維持“生計”,保證企業的市場存活,很多光伏企業都開始了“自救”或等待“他救”。 中經產業基金理事會秘書長宏皓認為,在光伏產業危急之際,政府和電力企業應伸出援手,拯救這個直接涉及40萬人就業的產業。
政府之手應在光伏危急下凸顯力量,一定程度上助推企業度過難關。通過政府有形的手,一方面可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建立支撐光伏產業發展的資金長效機制;拓展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產業的技術研發和成果轉讓及重大項目建設等。另一方面,可以引導產業轉移,鼓勵企業到市場發展前景較好的歐美國家或制造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地區建廠或并購,實施全球產業布局,讓產品充分靠近終端市場和規避國際貿易壁壘。另外,政府還可以優化市場布局,通過政府合作項目,協助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利用現有渠道和貿易壁壘規避手段,鞏固現有市場。
企業自身也要實現自立自強。目前而言,“節衣縮食”成了光伏企業縮減虧損、降低支出的必要手段,這些雖然短期內能幫助企業緩沖一段時間,但是對于長久發展并不是關鍵舉措。光伏企業應該向專業化模式進軍。因為,專業化經營能給企業科技研發、資金運用、戰略方面帶來巨大幫助,企業將更多的資金和管理投入到主營業務,其核心競爭力有望得到提升。這是國際產業分工的趨勢,也是行業內部分工的要求,國內光伏企業應該找到這條發展主動脈,做足準備。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