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電池行業兩大寡頭天能、超威持續一年的價格戰無疑給市場增添了很多不穩定因素。特別是在今年電池價格降幅達20%的情況下,中小電池生產企業受波及而生存困難。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四季度電池價格戰全面升級,行業內也已進入全面虧損狀態。電池行業大洗牌即將來臨。
產能過剩催生價格戰
去年3月份,環保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開展環保專項活動的通知》。截至去年7月底,共排查鉛蓄電池企業1930家,取締關閉583家、停產整治405家、停產610家。這次行業整頓對電動車電池供應市場造成巨大沖擊,形成了去年大規模的電池荒。
在去年電池荒的刺激下,電池行業兩個巨頭——天能、超威通過并購中小廠家、購買加工基地以及業務外包等形式快速擴大生產能力。由于各大生產企業盲目樂觀,我國電動車電池行業產能過剩跡象于今年初就已顯現。
在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下,兩大寡頭大打價格戰成為無奈的選擇。河南作為電動車大省,也是電池企業爭奪的主要戰場。11月23日,記者走訪鄭州電動車市場發現,以天能、超威兩大巨頭為主的電池,平均降價幅度在200元左右。一位從事天能電池代理的老板說:“天能電池從年初就開始降價促銷,到現在已經快持續一年了,現在的價錢已經是歷史最低價了。”
兩大巨頭的持續降價無疑給市場上增添了很多不穩定因素。一位代理中小品牌電池的經銷商表示:“今年的壓力很大,天能、超威兩個大品牌的持續降價,給我們的市場造成了很大沖擊,丟失了很多市場份額,壓力很大。”
中小廠家苦不堪言電池行業急盼“春天”
隨著天能、超威兩大寡頭價格戰的不斷升級,中小電池生產企業苦不堪言,面臨生存困難。雖然持續了一年的價格戰讓廣大消費者受益不少,但隨之而來的低服務、低質量或許將成為電池市場發展的“隱痛”。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電池行業的無序經營已經愈演愈烈,價格戰的持續只會造成整個行業委靡不振,業內急盼行業的“春天”來到。
河南省電動車商會秘書長付敏表示,此次價格戰可能會導致行業大洗牌。在行業整合的過程中,一些污染環境、經營違規以及產品質量不過關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為電池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付敏建議各電池廠家和經銷商,重視消費者的利益才是企業發展的王道。作為電池生產廠家,要維護好經銷商的關系,積極做好服務。同時,要對企業發展的戰略有一個宏觀的把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準確地進行產品定位。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更關注長期、長遠的合作關系。而作為電池經銷商,要維護客戶和消費者的利益,把產品的售后服務做到位。要學會未雨綢繆,理智分析行業情況,理性對待。對于消費者來說,最好去正規的電池或電動車專賣店換購電池,在非人為情況下,若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要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
此外,專家預計行業內惡性競爭、超低價促銷的情況將會很快結束,在經過大洗牌洗禮后的企業,將會“脫胎換骨”,更具發展潛力和競爭實力。
安陽某電池生產廠家負責人表示,從年初的大品牌陸續降價,發展到大量中小企業被卷其中,原有的價格體系已被打亂。而且,今年鉛酸蓄電池行業的加速整合,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行業的生態環境。
不少經銷商表示,今年的電池市場混亂不堪,各廠商不按常理出牌,拼命降價。究其原因,或各中小企業極力保全市場份額賠錢銷售,或勉力支撐保本銷售。新鄉某電池生產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的價格戰,造成廠里的產品大規模滯銷。“本來從品牌知名度上,我們中小品牌都比不過超威、天能,而且在公司實力上又相差懸殊,大公司在價格戰中撐得住,小企業實力不夠雄厚的都面臨關門歇業的危險。”
有業內人士指出,價格戰帶來的不僅僅是低價位,同時帶來了低質量、低服務。市場上,電池黑作坊用一些“以舊翻新”“以次充好”的電池以低價混入市場,增加了電池行業的市場混亂。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