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份“十二五”主要煤化工政策
發展煤化工產業的主要省份,如新疆、陜西、山西等地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煤化工產業布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一方面積極推動煤化工項目發展,2012年2月出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2011-2015年)》,在“十二五”期間引進一批大型煤化工項目,加快建立伊犁、準東、庫拜、和克煤化工基地建設。到2015年將新增煤焦化800萬噸、煤制尿素260萬噸、二甲醚80萬噸、煤制天然氣600億立方米、煤制油360萬噸、煤制烯烴100萬噸、煤制乙二醇100萬噸的生產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對煤化工項目配套煤炭資源的管理,2011年1月發布《煤炭資源有償配置與勘查開發轉化管理規定(暫行)》,指出煤炭資源勘查開發將堅持“以項目配資源”原則并注重項目實際投入與轉化,申請開發利用煤炭資源的項目,在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相關發展規劃外,用于煤電、煤化工等的煤炭開發項目的就地轉化率須達到60%以上。
陜西省
2011年 1月出臺《陜西省“十二五”產業結構調整規劃》,重點建設陜北大型煤炭示范、現代煤化工綜合利用等“十大基地”,榆神煤化學工業區、渭南煤化工園區等“十大園區”。推進神華陶氏榆林煤炭綜合利用、延長延安煤油氣深度開發、靖邊循環經濟產業園等一批重大資源轉化項目。加快煤制甲醇制烯烴技術產業化,構建煤制油氣、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醋酸四大產業鏈。煤炭資源就地轉化率達到50%以上,形成綜合化工產能4000萬噸以上。
山西省
2011年11月出臺《山西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計劃到2015年,山西全省要形成年產60萬噸以上的甲醇合成烯烴項目,初步形成焦化產業“以化為主”格局。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