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較分立IGBT,采用IGBT模塊的電力變換裝置在集成度、結構的緊湊性、安裝的維修便利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同時由于內部封裝的多個IGBT共用同一散熱器,因此在散熱器設計方面,與分立IGBT相比難度較低,由圖11可以看出,整個IGBT模塊可以和整流橋共用一個散熱器,散熱系統(tǒng)簡單、緊湊。但在驅動電路設計方面與分立IGBT相比沒有明顯改善,圖12是光耦驅動的IGBT模塊的驅動示意圖,IGBT模塊驅動需要設計較為復雜的驅動及保護電路、需要較長的設計及驗證時間。在發(fā)生過流、短路、欠壓、過溫等故障時,若不能及時保護,IGBT模塊會發(fā)生損壞,嚴重影響電力變換裝置的可靠性,這也限制了IGBT模塊在某些需要高可靠性領域的應用。



IPM模塊內置驅動保護電路, 驅動電路的內置,使用戶在應用時,不必再設計需要正負電源的IGBT驅動電路,也不需要設計短路電流檢測電路、過溫保護電路,這將大大簡化PCB設計時間,同時對整個電力變換裝置的評估時間也大大縮短,有助于用戶迅速推出新產(chǎn)品。除了短路保護、過溫保護功能外,IPM還具有控制電源欠壓保護、故障信號輸出功能,完善的保護功能,使采用了IPM的電力變換裝置的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特別是對性能、可靠性要求高的領域,如電梯變頻器、UPS電源、伺服控制器等都在廣泛應用IPM。在散熱設計上,IPM的內部IGBT單元可以共用同一散熱器,并且內置IGBT芯片溫度傳感器,可以對6個IGBT芯片的溫度進行實時監(jiān)控,在發(fā)生過溫時及時關閉IGBT并給出故障信號,從而使IPM在熱設計方面比IGBT模塊更可靠。IPM可靠性提高付出的代價是設計制造相對復雜,成本較高,圖15是一種6單元IPM內部結構圖。

在第一講中,我們了解了功率器件的分類及其發(fā)展的歷史,在本講中重點介紹了IGBT及IPM的概念、應用要點、分立IGBT→IGBT模塊→IPM的進化過程。以上這些功率半導體器件基礎知識的介紹,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后面講座中重點介紹的產(chǎn)品DIPIPMTM及其應用,DIPIPMTM是雙列直插智能功率模塊的英文縮寫,可以說DIPIPMTM是一種小型化的IPM。它采用了壓注模封裝,內置了HVIC,外圍電路變得更加簡單而節(jié)約成本,與IPM相比擁有許多自己的特點,下圖16給出了DIPIPMTM與IPM應用電路對比,對于DIPIPMTM其內置了HVIC,應用電路中不再需要光耦進行隔離,采用自舉電路,只需要單路15V控制電源即可。圖17給出了DIPIPMTM與IPM內部電路結構及優(yōu)缺點對比,相比IPM,DIPIPMTM更易于設計使用,成本更低,特別適合大批量制造及應用。

DIPIPMTM的發(fā)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并且隨著小功率變頻應用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壯大,特別是在變頻家電領域,更是占據(jù)了極高的市場份額。接下來的講座中,將重點圍繞DIPIPMTM的發(fā)展歷史→結構特點→選型原則→電路設計→評價方法→健康管理→生產(chǎn)管理→應用技巧等方方面面展開詳細討論,敬請期待…

主要參考文獻:
[1]袁立強,趙爭鳴,宋高升,王正元;《電力半導體器件原理與應用》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