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戰悄然打響,出行巨頭滴滴正式布局低空經濟,標志著“空中的士”領域競爭進入新階段。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北京滴滴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滴滴出行母公司北京小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陳凱,注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涵蓋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軟件開發、軟件銷售及互聯網銷售等。
防御卡位:巨頭入局的必然選擇
滴滴此次布局低空經濟,看似突然實則是應對行業變革的必然之舉。
此前,滴滴始終未披露過在低空領域的任何戰略布局,而其競爭對手已搶先一步。
曹操出行執行董事兼CEO龔昕此前表示,共享出行正進入以Robotaxi為核心的3.0階段,而“天地空一體化”藍圖是共享出行4.0時代。
今年9月,曹操出行與吉利系eVTOL廠商沃飛長空在成都達成戰略合作,明確提出打造Robotaxi與eVTOL融合的天地空一體化共享出行網絡。
更早之前的7月,高德地圖也入局低空經濟,推出包含低空三維數字底座、空域管控等模塊的“空中高德”解決方案。
在出行行業競爭邏輯中,流量入口與調度能力是核心壁壘,而低空出行正是下一代交通生態的關鍵入口。
多元競逐:低空版“滴滴”格局初現
從產業鏈分工來看,低空運營服務平臺是連接飛行器制造與終端需求的核心樞紐,目前賽道上已形成出行巨頭與地方政府兩大主力陣營。
出行巨頭系以曹操出行和新晉的滴滴為代表,核心優勢在于運營經驗與用戶基礎。
曹操出行借助吉利集團在eVTOL制造領域的布局,實現了“飛行器供應+運營服務”的垂直整合。
地方政府系平臺則憑借空域資源與政策支持占據先發優勢。
今年4月,“濟南低空”APP測試版上線,成為全國首個宣稱能讓打飛的像打車一樣簡單的平臺。
7月,綿陽市推出的“低空智行”運營服務平臺,集成了低空交易、交通管理、飛行監管等五大能力體系。
兩類玩家的競逐背后,是低空出行的剛性需求支撐。
eVTOL售價介于汽車與直升機之間,個人直接購買尚不現實,必然需要平臺集中運營。
漸進路徑:從高端試水到普惠出行
eVTOL的商業化落地并非一蹴而就,行業已形成清晰的推進節奏。
在場景開拓上,業內共識是遵循從偏遠地區到人口密集區、從低頻次到高頻次的風險遞進原則。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曾指出,現階段eVTOL的商業應用將以低空旅游、城市觀光為切入點。
這一判斷已得到市場驗證:億航智能EH216-S機型在合肥駱崗公園開通的觀光航線,截至2025年9月底已累計安全載客1847人次,客戶復購率達28%。
價格定位同樣體現階段性特征。沃飛長空首席市場官費嵐表示,公司首批eVTOL商業化運營將瞄準高端專車2倍至3倍定價的市場。
參考當前一線城市高端專車約3-5元/公里的價格,初期低空出行費用可能達到6-15元/公里,主要服務商務出行、旅游觀光等高端需求。
生態激活:產業鏈迎來發展機遇
滴滴等出行巨頭的入場,對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拉動效應已開始顯現。
上游核心零部件企業率先受益,贛鋒鋰業、孚能科技等電池廠商近期密集披露與eVTOL企業的合作進展。
贛鋒鋰業已推出適配低空經濟的飛行系列電源,高比能電池能量密度覆蓋320Wh/kg~550Wh/kg范圍。
孚能科技的半固態電池也獲得多家eVTOL企業認可。
鑫鉑股份的飛行器結構件產品即將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
這些企業的技術突破與產能釋放,又會反哺下游運營端,加速eVTOL的商業化進程。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低空經濟的發展空間已得到明確預期。
賽迪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達6702.5億元,其中航空器制造和運營服務占比接近55%。
中國民航局更是預測,到2035年這一規模有望攀升至3.5萬億元。
未來低空經濟創新中心負責人預測,空中的士業務未來兩三年將在深圳、廣州、上海、成都等大城市率先推進。
到2030年,各大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將率先推進空中物流快遞和空中的士業務的普及。
隨著電池成本降低、供應鏈完善和規模效應顯現,低空出行將從高端服務逐漸走向普惠化。
天空之戰已經打響,城市交通的立體化時代正加速到來。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