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當中,涉足海外并購的企業不計其數,尤其是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均對此興致勃勃。業內皆知的,有大連機床并購英格索爾、沈陽機床并購希斯、北一機床并購科堡、上海明精機床并購沃倫貝格以及池貝等。
并購成果幾何?面對媒體,多數企業選擇低調處理。因此,有人懷疑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效果不佳甚至血本無歸。中研普華行業研究機構認為,企業之所以低調是為了避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什么麻煩呢?如果國內企業大肆宣傳并購成績,可能招致當地政府的審查,并且抬高后來者的并購成本。
兩種觀點,孰是孰非,姑且不論,但海外并購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是事實。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日前就表示,海外并購的難度與金融危機前期相比越來越大。
難度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西方發達國家的阻撓。自“巴統協議”至今,發達國家在機床領域對中國的封鎖從未停止。眼下,看到中國制造業不斷發展壯大,西方國家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國家為了防止給自身經濟帶來更大威脅,而加強了封鎖,控制其企業向外銷售是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據了解,日本和歐洲都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其二則是出于并購成本的考量。2008年底,天水星火并購法國索瑪。據悉,趁著西方金融危機的機會,星火把合同條款訂的極為有利,僅用200萬歐元就拿下了索瑪公司81%的股份,80萬歐元就得到了全部技術,這在平時甚至連一臺高檔數控加工中心都買不到。
然而,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成功“抄底”。現在,并購價格越來越高。這主要是因為金融危機即將過去,世界經濟開始復蘇,人們看到了新一輪的希望。價格高了,自然要算筆投入產出比的賬。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