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從未聽說過“伺服電機”,但事實上,它已成為現代智能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汽車裝配線上的機械臂、半導體晶圓上的納米級移動平臺,甚至紡織廠中飛速運轉的自動化織機,都離不開它的精準控制。
它是“機器的關節”、工業的“肌肉”,也是智能制造體系中最不可或缺的動力之源。
如今,全國最大的伺服電機生產基地之一——岳陽匯川技術有限公司,正矗立在岳陽城陵磯這片產業熱土之上。作為國內工業自動化領軍企業,匯川技術自2022年落地岳陽以來,迅速建成現代化智能制造工廠,實現年產700萬臺伺服電機的能力,并向新能源、風電、半導體等關鍵行業持續輸送高性能“智造引擎”。
技術突圍:中國電機的“自立樣本”
匯川技術成立于2003年,曾在外資壟斷的工業自動化市場中艱難突圍。彼時,中國90%以上的高端變頻器與伺服電機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成為制造業的一道“痛點”。
為打破技術壁壘,匯川長期深耕伺服電機、變頻器、控制器等關鍵領域,自主攻關構建起完整的產品鏈條,形成了“電控一體、軟硬協同”的技術體系。數據顯示,匯川目前在國內伺服系統市場已連續五年保持領先。
而作為匯川技術“研產一體”布局的重要節點,岳陽基地不僅承擔核心產品的規模化制造任務,也深度參與伺服電機的結構優化與工藝適配。依托公司統一的技術平臺和本地工藝團隊的聯合攻關,目前已有多款機型完成在岳陽的適配驗證,并在3C電子、新能源、鋰電等領域實現穩定交付,持續拓展在高端制造場景中的應用深度。
“我們在全國多地構建起協同研發與智能制造體系,岳陽是其中的重要一極。”岳陽匯川相關負責人劉一喆介紹,基地依托匯川長期積累的核心技術平臺,結合本地實際不斷優化工藝流程,實現了產線效率、產品一致性和穩定性的全面提升,部分性能指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數字工廠:構筑“智造”的新動能
走進岳陽匯川技術有限公司,車間內機器轟鳴,自動化生產線正精準有序地運轉。定子生產線自動化率已達70%,轉子生產線更實現全流程自動化——AGV自動上下料、機器人部件裝配、動平衡自動檢測處理……工藝中用到的機械手、伺服電機、PLC與觸摸屏,皆由匯川自主研發。
除此之外,匯川生產的產品還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參數,實現“性能高、使用壽命長、快速交付”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是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產品與行業定制化的服務,讓我們在全球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劉一喆說。
這成就了如今的岳陽匯川,也奠定了匯川作為全球少數擁有“云邊端”全套數控解決方案的企業地位。截至2024年上半年,匯川技術在中國伺服電機市場的占有率達到27.6%,而這部分產品全部產自岳陽匯川。這意味著,這家落地岳陽不久的企業,僅用一年多就完成了“從無到優”的躍升。
與此同時,圍繞匯川項目展開的“強鏈補鏈”布局也在加快推進。據了解,岳陽高新區目前已有23家上下游配套企業落地,涵蓋電機磁鋼、電纜線束等關鍵零部件制造及設備集成環節,不僅提升了協同效率,也為岳陽新材料、智能制造、工業自動化等相關產業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隨著產業鏈集聚效應逐漸顯現,岳陽也正吸引越來越多制造人才回流與新興產業資源匯聚。“以前去深圳、去蘇州,現在來岳陽。”匯川岳陽分公司的一位工程師說,“廠區新、平臺好、發展快,關鍵是這里能干事、能成長。”
向“高”而行:打造全國智能制造樣板
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數控機床……隨著智能制造全面提速,伺服系統作為“核心大腦”,正日益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躍升的關鍵支點。誰能掌握核心部件的研發制造能力,誰就擁有改寫產業格局的話語權。
在這條賽道上,匯川技術正不斷以技術創新突破邊界。其旗下SCARA機器人IR-S10系列循環時間僅0.361秒,適配手機裝配、鋰電注液等高節拍工業場景;六軸重載機器人覆蓋10kg至300kg需求,精度控制能力可對標國際一線品牌,能夠為工業自動化的高精度、高效率提供可靠支撐。
而硬核創新的背后,是持續穩定的研發投入。據了解,匯川在全球范圍內共設有6大研發中心,每年將不少于營收10%的資金投向技術攻關。2024年,匯川總研發預算支出已超26億元,目前累計專利數量超過2900項,成功為企業發展構建起了一條自主可控的“技術護城河”。
此外,面向新能源汽車、鋰電等新興賽道,匯川還積極推進場景融合,與寧德時代、比亞迪、吉利等頭部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助力客戶實現“電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效率升級。
一系列的突破,不僅夯實了匯川作為中國智能制造“國家隊”的技術底盤,也為岳陽制造業發展注入全新動能。2024年,岳陽GDP首破5000億元,跨入湖南第二、中部前十行列,而岳陽匯川這座年產700萬臺伺服電機的智能工廠,正是這場躍升中的典型縮影。
“制造業的底座,是核心技術與系統能力的積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智改數轉”或許不再只是企業自身的革新路徑,更將成為城市產業蝶變的關鍵引擎。而岳陽,必將站在這個支點上,躍越龍門。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