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30年,汽車成本中將會有50%來自電子和安全部件。
當每輛車搭載3000+芯片,傳統檢測方式正在被時代拋棄;
當每輛車的成本過半來自電子系統時,制造工藝將經歷革命性重構;
當電子元件成為汽車的"阿喀琉斯之踵",汽車電子質控標準將被重新定義。
安全紅線:一個焊點的虛焊可能導致ADAS系統失效
精度暴增:芯片引腳間距已縮小至0.3mm,相當于3根頭發絲并排
誤判代價驚人:1個ECU誤判可能導致萬元級召回損失
面對汽車制造如此"芯片級"的質量挑戰,康耐視結合GIGI智能檢測體系,給汽車制造產線裝上了"工業CT眼":
1Guidance(智能引導):引導機械臂精確抓取復雜電氣部件,縮小定位誤差
2Identification(身份識別):精準識別電氣組件有無,確認精準裝配
3Gauging(精密測量):在線測量鈑金厚度公差,把控精度合規
4Inspection(缺陷檢測):在復雜環境下進行缺陷檢測,使元器件符合高質量裝配標準

隨著電子系統復雜度的不斷上升,機器視覺也從傳統的規則識別向AI驅動的智能識別轉變。康耐視憑借基于AI的算法與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成功幫助汽車制造商簡化部署、解決新挑戰、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并實現完全可追溯性。助力汽車電子檢測進入3.0時代:
1從"人眼"到"AI眼":深度學習模型可自適應新型缺陷,持續進化檢測能力
2從"單點"到"全鏈":實現從原材料到整車的數字化質量追溯
3從"成本中心"到"價值中心":質量數據反哺研發,助力車企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當汽車電子"內卷"時代來臨,如何用智能檢測破局?康耐視給出了答案!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