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巨頭突放大招!定增8億押注,能否逆風翻盤?
已有492次閱讀2025-05-26標簽:
當升科技擬通過定增募資 8-10 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以支持產品開發(fā)和海外布局。
此次定增方案引發(fā)市場關注。盡管公司賬上有 59.54 億元貨幣資金及 13.14 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但控股股東礦冶集團仍以 26.66 元 / 股(較現價折價約 32%)全額認購,被質疑存在低價增持嫌疑。公司解釋稱,資金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間接支持芬蘭 6 萬噸高鎳基地、攀枝花 30 萬噸磷酸錳鐵鋰項目等戰(zhàn)略投入。
從財務數據看,2025 年 Q1 公司營收同比增長 25.8%,但扣非凈利潤下滑 36.13%,毛利率降至 10.93%。存貨同比激增 47.4% 至 13.66 億元,反映出產能擴張帶來的庫存壓力。定增資金的注入,或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同時為海外項目提供資金保障。
2024 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達 1545.1GWh,同比增長 28.5%,其中儲能電池增速高達 64.9%。但行業(yè)結構性分化顯著:磷酸鐵鋰產量同比增長 50.2%,而三元材料產量僅微增 3.6%。高鎳三元(Ni≥88%)因適配高端動力電池需求,成為頭部企業(yè)爭奪焦點。容百科技以超 30% 的全球高鎳市占率領先,而當升科技則以 Ni≥95% 超高鎳單晶材料技術形成差異化競爭力,其產品能量密度達 300Wh/kg 以上,較行業(yè)水平提升 20%。
固態(tài)電池領域,當升科技已實現雙相復合固態(tài)正極材料量產,2024 年出貨量占全球市場約 15%,并與寧德時代、輝能科技簽訂 5 年期 15 萬噸供應協(xié)議。其硫化物電解質界面阻抗降至 8Ω・cm 以下,適配半固態(tài) / 全固態(tài)電池裝車需求。這種技術儲備使其在 2030 年全球 600 億美元固態(tài)電池市場中占據先發(fā)優(yōu)勢。
面對歐盟 2025 年新電池法規(guī)(如碳足跡聲明、數字護照等),當升科技加速推進歐洲本土化生產。其與芬蘭礦業(yè)集團合資的當升科技(芬蘭)新材料有限公司首期 6 萬噸高鎳項目于 2025 年 4 月奠基,總投資 8 億歐元,預計 2027 年投產。該項目將配套寶馬、大眾、特斯拉等歐洲車企的 46 系列大圓柱電池需求,并為 LG 新能源、SK On 在歐洲的產能提供材料保障。
目前,當升科技國際業(yè)務占比已達 70%,2025-2027 年與 LG 新能源、SK On 簽訂的 300 億元訂單,為其歐洲基地產能釋放提供了堅實支撐。這種 “技術輸出 + 本地化生產” 模式,既能規(guī)避貿易壁壘,又能貼近客戶縮短供應鏈響應時間。
盡管技術領先,當升科技仍需直面行業(yè)價格戰(zhàn)的沖擊。2024 年正極材料價格同比下跌 20%-30%,行業(yè)平均毛利率降至 15% 以下,而公司三元業(yè)務單噸盈利受資源品價格波動影響顯著。為應對挑戰(zhàn),公司采取多維度策略:通過智能裝備業(yè)務提升產能利用率(達 127.92%),優(yōu)化供應鏈布局降低原材料成本;在海外市場以技術溢價抵御價格競爭,2024 年上半年海外業(yè)務毛利率達 21.1%,顯著高于國內市場的 9.3%。此外,與中偉股份的戰(zhàn)略合作鎖定未來 3-5 年機器人領域鋰電池材料供應,覆蓋三元、鐵鋰、鈉電等多品類,形成差異化產品矩陣。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