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美國業務的困境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引發波瀾,引發了人們對在亞洲以外建設先進晶圓廠的可行性的懷疑,而三星電子在德克薩斯州的工廠即將完工之際也陷入了困境。
盡管臺積電已在亞利桑那州工廠投入運營,但由于勞動力成本上漲和持續的基礎設施投資,該工廠仍深陷虧損。過去四年,該公司報告稱,該工廠累計虧損394.5億新臺幣(約合12.2億美元)。此外,在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會晤后,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在今年3月宣布了一項新的1000億美元投資計劃,突顯出地緣政治壓力正迫使企業加倍投資美國業務。
損失也蔓延到了臺積電的其他國際工廠。在日本,其子公司JASM于2024年底在熊本開始生產12納米及更老的芯片后,虧損創紀錄地達到43.8億新臺幣。在德國,其新建的德累斯頓工廠虧損了5億新臺幣。
如今,三星也面臨類似的困境。由于泰勒工廠尚未獲得主要客戶,分析師警告稱,一旦工廠投產,三星可能立即面臨運營虧損——而美國的勞動力和制造成本遠高于韓國,這無疑加劇了三星的困境。韓國國內的晶圓代工業務目前已處于虧損狀態。
這些財務風險或許是三星謹慎布局的原因之一。盡管據報道泰勒工廠已完工99.6%,但該公司推遲了關鍵設備的進口——此舉歸因于需求低迷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這可能會限制初期銷售。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通常情況下,晶圓廠會在建設完成后三到六個月內開始進口設備。三星推遲了這些步驟,這可能會增加其支付更高關稅的風險。此外,為工廠配備來自韓國的合格工程師,在后勤和財務上都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這種風險尤其體現在像ASML的極紫外(EUV)光刻機這樣的先進設備上,每臺光刻機的價格高達5000億韓元(3.64億美元)。僅關稅一項就可能使每臺光刻機的最終價格增加數千萬美元。
與此同時,三星的晶圓代工部門持續虧損。繼2023年公布2萬億韓元的運營虧損后,預計該部門去年的虧損將翻一番,達到4萬億韓元。分析師預計,2025年還將出現3萬億韓元的虧損。
由于美國工廠帶來更大的成本和運營風險,業內人士表示,三星高管正在謹慎行事。自全永鉉執掌半導體部門以來,該公司已經放緩了資本支出。在其位于韓國的旗艦工廠平澤工廠,P4生產線新設備的推出也被推遲——這表明,在虧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三星正在采取更廣泛的措施進行調整。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