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唐山持續推進新能源重卡替代工作,加快構建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新能源重卡接駁聯運模式發展新格局,圍繞優化設計港口、工業企業、物流貨場等各類新能源重卡運輸場景,全面提升企業清潔運輸水平。
電動重卡的“光儲充”三重奏
“半小時充滿一輛重卡,靠的不僅是快充技術,還有頭頂的光伏板。”在唐山誠盛“光儲充”電動重卡充電站內,國網唐山供電公司洼里供電所員工正對15根充電樁進行例行巡檢。
這里是唐山地區最大規模的“光儲充”電動重卡充電站,每日“演奏”著光伏發電、儲能調節、雙槍快充“三重奏”。在光伏發電和市電供應的協同運作模式下,半小時即可為一輛重卡“續航”,光伏板不僅發電,還化身遮陽傘,為車輛防曬降溫。“光儲充”組合上線后,年平均發電量可達20.42萬千瓦時,日發電量可達560千瓦時,可減少碳排放160噸,相當于種下16000棵樹。儲能系統可調節電力峰谷差,使充電成本降低10%以上。
洼里供電所員工在唐山誠盛“光儲充”電動重卡充電站內檢查充電設備(周宇翔攝)
目前,唐山已建成12座同類充電站,覆蓋港口、物流園區及工業走廊等重卡密集區域。這些場站日均服務電動重卡超2500車次,占全市電動重卡充電總量的20%。
“現在重卡充電像‘百米沖刺’,掃碼、插槍、充電、支付,可方便了。”重卡司機說。30分鐘的極速補能,讓“里程焦慮”成了過去時。
洼里供電所員工在唐山誠盛“光儲充”電動重卡充電站內檢查充電設備(周宇翔攝)
“光儲充”模式不僅破解了電動重卡充電的“速度焦慮”,更形成了一套可復制的綠色基建模式。曹妃甸港區的“光儲充”充電站與智能調度系統聯動,優先調用光伏電力為排隊重卡充電;遷安工業園區的充電站則與鋼廠余熱回收系統結合,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據國網唐山供電公司數據顯示,全市“光儲充”項目年發電總量已突破20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1600余噸,相當于再造一座“城市森林”。
供電公司的“綠色助攻”
誠盛“光儲充”項目從圖紙到投運,只用了兩個月,離不開國網唐山供電公司的“綠色助攻”。
在接到唐山能源集團的用電申請后,國網唐山供電公司第一時間主動與項目負責人溝通,從實地勘察充電站選址,到與項目方反復打磨光伏設施布局,再到量身定制電源接入方案,每一步都精準對接需求。針對用電審批、光伏并網等關鍵環節,該公司專門開通快速通道,全力保障工程推進。
唐山誠盛“光儲充”重卡充電站(周宇翔攝)
施工階段,開平供電中心派出技術骨干全程駐場,化身“電保姆”,實時跟進施工進度。對變壓器、充電樁和光伏板的安裝工藝、質量規范,嚴格把關每一處細節。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細致的技術指導,確保項目建設安全可靠,技術符合設計運行要求。
國網唐山供電公司的“綠色助攻”貫穿充電站全周期。在充電站運營階段,該公司依托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實時監測充電量與能耗,實現智能化管理。定期巡檢維護設備,保障穩定。
截至目前,唐山地區共有國家電網在運公共充電站140座,其他運營商公共充電站831座,專用充電站220座,個人充電樁超3.2萬臺,實現了“縣縣有站、鄉鄉有樁”的充電覆蓋目標。
電動重卡司機在國電投豐潤嘉燃換電站更換電池(周宇翔攝)
“未來的重卡賽道,拼的不只是馬力,更是‘綠力’。”國網唐山供電公司開平供電中心負責人鄭勇說。國網冀北電力將以“綠色希冀”品牌為基底,把“清潔能源+重卡”的方程式寫入更多工業城市的轉型故事。一場以電動重卡為抓手的綠色轉型,按下了快進鍵。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