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動化行業高風險崗位清單
【1】基礎編程調試員
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的興起,讓具備基礎業務知識的人員也能快速搭建自動化控制程序。這些平臺通過圖形化界面、拖拽組件等簡單操作方式,降低了編程門檻,減少了對專業編程調試員的依賴。如西門子在部分自動化項目中應用低代碼平臺,簡單邏輯控制程序的開發時間縮短了 50%,相關編程調試人員的工作量明顯下降。
【2】基礎自動化設備裝配員
隨著自動化生產線和協作機器人的大量應用,標準化、重復性的設備裝配任務可由機器高效完成。這些自動化設備能夠精準定位零部件,嚴格按照預設程序進行組裝,大幅提高裝配速度和質量穩定性。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在汽車自動化生產領域,采用自動化裝配線后,基礎裝配崗位的需求減少了 40%,預計到 2028 年,這一比例在整個自動化行業還會進一步上升。
【3】傳統工業機器人操作與調試員
隨著自適應機器人和AI控制系統的普及,傳統機器人操作員需手動調試參數、監控運行的工作逐漸被自動化算法替代。例如,新一代協作機器人可通過機器學習自主優化動作路徑,減少人工干預需求。
【4】單一技能巡檢員
智能傳感器、物聯網技術與大數據分析的結合,實現了對自動化設備的實時遠程監測。這些系統能夠自動采集設備運行數據,通過算法分析提前預測故障隱患,替代人工進行日常巡檢。在電力自動化、工業自動化生產線等場景中,單一技能巡檢員的崗位需求預計將下降 60% 以上,僅負責處理復雜故障的高級巡檢人員需求得以保留。
【5】傳統自動化設備售后維修員
新型自動化設備配備了自診斷和自修復功能,能夠在發現故障時自動嘗試修復。同時,遠程運維技術讓工程師可以通過網絡對設備進行遠程調試和維修,減少了現場維修的需求。ABB 公司統計顯示,自推行遠程運維服務以來,傳統自動化設備售后維修員的現場維修次數減少了 70%,部分地區甚至更高。
【6】傳統自動化系統維護員
預測性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技術的普及,通過物聯網和AI分析設備數據,提前預警故障,替代了傳統定期巡檢和被動維修模式。例如,西門子MindSphere平臺可減少30%的現場維護人力需求。
【7】標準化自控系統集成項目實施人員
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一站式自動化系統集成平臺,這些平臺集成了各類自動化設備和軟件的接口與配置工具,使得集成項目的實施流程簡化,降低了對低水平實施人員的需求。如富士康在部分工廠的自動化升級項目中,采用一站式集成平臺,項目實施周期縮短 30%,低水平實施人員的參與度大幅降低。
二、職位替代路徑與技術載體
自動化行業的職位替代主要依托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先進機器人技術等前沿技術。它們共同構建了更加智能、高效的自動化生態,從生產、監測、維護等多個環節改變行業工作模式,使得傳統崗位逐漸被新型技術和工作方式取代。
三、行業結構性調整的緩沖因素
【1】新興崗位需求增長
人工智能與自動化融合專家:隨著 AI 技術在自動化領域的深入應用,能夠將機器學習算法與自動化控制策略相結合的專家型人才需求年增 20%-30%。
邊緣計算工程師:在工業物聯網場景下,邊緣計算工程師負責優化設備端的數據處理,保障實時性和安全性,職位缺口預計到 2025 年將達到 20 萬人(全球預測)。
自動化安全架構師:隨著自動化系統的廣泛應用,系統安全至關重要,自動化安全架構師需求激增,薪資漲幅超行業平均 25%。
【2】區域差異與轉型周期
發展中國家滯后效應:非洲、南亞等地的自動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部分地區仍處于自動化普及初期,崗位替代速度慢于歐美 5-8 年。
中小企業生存空間:中小企業受資金、技術限制,自動化升級步伐緩慢,在一定時期內仍依賴人工操作,延緩了相關崗位的失業沖擊。
【3】再培訓與職業轉型
企業內訓計劃:施耐德電氣、羅克韋爾自動化等企業推出員工技能提升計劃,幫助員工轉型為高級自動化系統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崗位。
政府政策支持:中國政府的 “智能制造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補貼、培訓課程等方式,助力自動化行業從業者提升技能,適應行業變革。
四、應對策略建議
【1】技能升級方向
跨學科知識:學習自動化與人工智能、自動化與新能源等跨學科知識,掌握相關技術的融合應用。
數據處理與分析:熟練運用 Python、R 等數據分析工具,處理和分析自動化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
復雜系統設計:深入學習自動化復雜系統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提升系統架構設計能力。
【2】職業轉型路徑
基礎設備裝配員→自動化生產線優化師:參與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優化,需要掌握工業工程、生產線平衡等知識。
簡單編程調試員→低代碼平臺架構師:負責低代碼平臺的架構設計與功能拓展,需要深入理解低代碼開發原理和業務需求。
單一技能巡檢員→智能運維專家:利用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進行設備的故障預測和健康管理,需掌握機器學習、設備故障診斷技術。
【3】行業選擇建議
高增長領域:新能源汽車自動化生產、半導體制造自動化、智能倉儲物流自動化。
抗替代領域:復雜自動化系統定制開發、高端自動化設備研發、自動化行業技術咨詢服務。
五、未來就業圖景展望
崗位兩極分化:低技能、重復性崗位持續減少,高技能、創新型崗位(如人工智能自動化專家、高端系統集成工程師)需求呈指數級增長。
人機協同深化:工人與自動化設備的協作更加緊密,工人從直接操作者轉變為 “人機協作管理者”,負責監控、優化和創新人機協同流程。
靈活就業拓展:遠程技術支持、項目制自動化方案設計等靈活就業模式占比有望提升至 30%,從業者能夠根據自身能力和興趣靈活選擇工作內容。
六、結束語
未來五年,自動化行業失業風險集中在低技能、重復性操作崗位,但行業變革也帶來了諸多高價值的就業機遇。從業者需要緊跟技術發展趨勢,主動學習提升技能,才能在行業變革中實現職業發展。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